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04-25 02:55:40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中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笔者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多年,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广大学生的要求,在文章中论述了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Vocational"Computer Application"Teaching Reform

Shi Leilei

(Shandong Silk Textile Vocational Institute,Zibo255300,China)

Abstract:"Computer Application"as the present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mpulsory basic courses,is a highly practical and applied courses.I engaged in computer application-based teaching for many years,combined with their experienc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udents,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tatus of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s,on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exploration method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Computer Application;Teaching reform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很大,很多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聊天,但是基础知识离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还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模式陈旧,由于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接受程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二)二是学生的问题:(1)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计机普及教育,许多城市的中学甚至小学已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这部分学生已有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却知知甚少。学生学习起点的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开始时兴趣较高,但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随着神秘感的消失,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有些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过于简单,从而不愿意学,甚至不屑于学,从而导致知识掌握地不够全面、不够扎实。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课程改革的尝试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学时少、生源差异大等特点,我们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电子教案、教学网站等手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多环节教学”等等。(二)依托案例项目,构建宏观教学设计。从现代办公应用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各种典型案例,构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例如,报纸刊物的艺术排版、毕业论文的综合排版、商场销售数据分析处理、企业工资管理、产品广告创意设计等等。以若干个案例为载体,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三)微观教学采用“四步曲”,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四步曲”教学法:第1个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通过案例演示,提出问题,讲解案例应用背景,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第2个阶段,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实施的过程是将案例分解为若干个可行的任务,然后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案例的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第3步,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每次课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本次课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并针对案例的不足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注意在这个阶段,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而不是老师讲解。第4步,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案例源于生活,最终要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教学结束时及时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并且将课后作业纳入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之一。同时给出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预习。微观教学设计在电子教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四)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课堂气氛。为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对象,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设置问题情景、形象的比喻、故设错题、组织讨论、启发式、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实践证明,充分的师生互动,学生热情参与,活跃了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但必须注意把握课堂秩序,使师生互动在有序中有效进行。(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网络教学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包括:(1)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教学。把学生的共同问题(需要提示的重点)通过“广播教学”,边讲边演示,使学生即时看到操作效果。(2)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我们已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了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单元综合实训、经典案例、论坛讨论、自主学习园地、单元练习、实训课件等教学资源。

三、小结

总之,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以后的教学中依然要围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立足点,不断更新观念,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礼俊.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兴趣驱动"与"任务驱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王隆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探析[J].福建电脑,2007,5

[3]万德年,朱伟.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6,6

上一篇:霍尔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EPM570的可逆直流调速模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