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时间:2022-04-25 02:21:44

浅谈如何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摘要】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加深学生都会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过程; 活动经验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比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加深学生都会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时,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玩好动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让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的:

1.上课之前的充分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我就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包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一分的硬币、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准备好弹簧秤,去超市调查一些物品的重量,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导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还有结合生活经验介绍购买水果的过程,从而体会质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了解国际上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样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上课伊始,我就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哪个最重,哪个最轻。这时,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都积极地比了起来。在我引导学生比较了他们手中物品的轻重之后,我又拿出了几节粉笔,分成两堆,两堆的重量相差不大,让两个学生掂一掂哪一堆更重。这时学生很难判断出到底哪一堆更重,这时怎么办呢?同学们想一想和爸爸妈妈逛超市买过水果是怎样购买的?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要用称称,接着我们就认识了常见的几种称。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克和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在教授学生认识克的时候。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个一分的硬币拿在手上去感受它的重量,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1克的感性认识。

接着我们就分小组称了学生带来的物品,并让小组做好了记录。

我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了表扬,同学们称物品的兴趣很高。称完结束了,汇报交流测量结果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出了自己的称出的结果。

当我们称出1千克的物品时,又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了一千克有多重,并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学生就开始热烈的讨论。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称了几个同学的体重,再让其他学生抱一抱,让学生感受十几千克,二十几千克的重量。学生们互相抱,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学得很开心。

4.在活动过程中,不能给学生下达过多的指挥性的命令,教师始终要做一个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的自主操作学习过程中,多一些引导,多一些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能带着问题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结论形成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实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上有不同的效果,体现动手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

5.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实践的学习生活中来,让学生经历了感受体验、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的过程,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节课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在活动去体验感知重量,去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加深了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上一篇:设施番茄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措施 下一篇:利用互联网推动社会走向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