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2-04-25 12:33:18

肺癌脑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对肺癌脑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1年7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常规全脑放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放疗;三维适形放射;肿瘤控制率;临床价值

近期有学者指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可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发挥一定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肺癌脑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肺癌脑转移患者,抽取其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9岁,平均(50.2±12.7)岁,鳞癌11例,腺癌14例,腺鳞癌4例,大细胞癌1例;观察组中包括有男17例,女13例,年龄44~80岁,平均(50.3±12.8)岁,鳞癌10例,腺癌13例,腺鳞癌5例,大细胞癌2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例、肿瘤分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接受单纯常规全脑放疗者30例,定义为对照组,接受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者30例,定义为观察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全脑放疗。实施WBRT方案,2~3Gy/次,总剂量为40Gy,连续治疗4w;观察组: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1],全脑放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全脑放射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3DCRT方案进行治疗,单词靶区周边计量平均6Gy,总剂量30Gy。经面膜、立体定位框架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并设置标示点,在层距3mm下进行增强扫描,要求肿瘤边缘需以90%等计量曲线覆盖。观察指标: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中位生存期、放疗并发症等。

1.3疗效评价标准[2] 完全缓解:患者脑转移肿瘤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直径明显缩小,缩小至50%甚至更低;稳定:肿瘤大小降低未超过25%;进展:肿瘤大小增加25%甚至更高;局部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4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中为生存时间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

2 结果

2.1肿瘤局部控制情况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

2.2中为生存时间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3±1.8)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8±1.1)个月,显然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延长(P

2.3并发症 见表2。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非小细胞肺癌经常会出现远处转移,进而对临床治疗产生直接的影响,增加了死亡率。曾有文献报道[4],非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在30%~50%。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诸多先进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应用。近几年三维适形技术不断完善,其在临床肿瘤放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肺癌脑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接受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观察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延长,且放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证实了三维适形放射技术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疗效显著,临床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以达到改善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杨长滨,延玲,何若吉.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6):46-47.

[2]林宇,李建成,王捷忠,等.肺癌脑转移40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05):18-20.

[3]孙国臣,马晓东,许百男,等.手术切除单发脑转移瘤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5(01):20-23.

[4]刘启勇.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03):346-348.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英语预习的可行性 下一篇:心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