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4 09:29:45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初中数学的要求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对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都有了更加与时俱进的要求,教师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具有浓厚的创新精神的氛围,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是初中时期教学内容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很多方面是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来掌握的。对于数学学科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适应新课改对教学方面的要求。应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初中数学也应该积极的与时俱进,教师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积极的探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一、创新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1、数学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

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开阔学生们的思维和视野。初中数学教师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大胆的创新加深对数学学习的深入的了解和探索。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这一过程的转变,就要求教师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时的转变教师角色,更多的是对学生们的指导和鼓励,避免教师们讲学生们听,这种情况。要带动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加强师生的合作交流,对于学生们的错误,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和鼓励,而不是单纯的指责和批评。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们也应该具有创新素质,只有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素养,才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和教育,这样教师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自由讨论、课外数学竞赛以及一些读书会活动来指导和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创新。

2、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初中时期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样就大大的加大了教师们的教学难度。这样就要求教师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们的需求,采取符合大多数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氛围缺乏活力,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们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们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激情,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同时要结合现实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要求。提高学生们的整体学习能力。结合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们的思维的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3、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作为一种外部条件,是影响学生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就应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是学生们的潜能充分的发挥。随着学生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学生们之间的学习成绩的竞争,来自家长的压力,老师的期望,以及对于升学的压力等等。应试教育之下的学生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及氛围,更没有时间去挖掘自身的潜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们照本宣科的讲,学生们也只是机械的学习。没有创新的应用的机会,何谈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们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的学习环境,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竞赛或者积极调动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的参与度,由此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或者学生之间的小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的主动性,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4、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兴趣也是创新的源泉和先导,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得有所创造,这就是对创新能力的考验。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因此只有提高学生们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热情,才可以使学生们集中精力去学习,主动的去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只有在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事情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加上后天的努力,才会有所成就。因此,教师们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吸引学生们对于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们对学习有了兴趣,会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去创新,把学习和创新当成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去做,而不是一个负担。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对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

1、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对所要教学的内容,通过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以一种积极有趣的开端吸引学生们的兴趣,通过针对问题设计出的情景,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讨,可以最大程度上扩展学生们的思维以及延伸学生们的知识面。教师们通过对设定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同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问题情景的想象,可以加深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与此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那些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压力,减少他们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困难,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2、分组讨论

通过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在加深学生们的相互交流和理解之外,学生们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结合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对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同时分小组学习的好处还有就是可以加强不同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互补,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教师们的教学压力之外,小组的方式,这样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各自发表对问题的不同的见解以及解决途径,不同的学生都会有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看法,这样就会使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就会大大增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这恰恰适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为学生们以后走进社会与社会成员的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3、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们应该及时的改变不适应时展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和探讨,找到适合学生们的有趣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课堂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要是想学会并真正的了解知识,就必须花费比课堂上多出几倍的实践和精力。因此学生们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不是机械地听教师们讲,学生们应该积极的通过脑筋的思考,同时结合自己动手实践过程,最终把正确问题解决出来,这是一种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4、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创新能力,最根本的是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出真知,这是通过一辈辈先进知识分子证实了的结论。因此教师们应该通过现实生活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知识是离不开实际的,这样学生们通过把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与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联系,直观形象,加深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解决书本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或者通过自身的现实生活的经验,可以得出很多比较有创新的见解,可以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独特的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总而言之,通过初中数学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除了学生们自身的努力之外,还要求学校以及家长们的积极合作,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积极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分组讨论学习、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结合现实生活,加强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闫福军.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

[2]赵彦魁.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杨耀生.浅谈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章

[4]聂栋森.如何从生活视角提升数学创新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

[5]覃海兰.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陈学蓬.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上一篇:用“学案”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 下一篇: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