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分组联动教学模式下阶段测试的设计

时间:2022-04-24 01:17:18

高中语文分组联动教学模式下阶段测试的设计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使各个学科较好地完成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笔者利用高中语文分组联动教学模式下的阶段测试,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科学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分组联动;合作探究;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15

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各个学科都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全校教师在学校的领导下都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只有不断反思自我,打破瓶颈才会别有洞天。如何在课改新形势下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引起我们冷静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给别人的印象是教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地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大,认为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没有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内修外治

学无止境,见贤思齐。一位语文教师要想很好地进行新课改,就必须注重修养和才学的提高,于内要提高文化修养,于外要勤奋治学,做专家型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高瞻才能远瞩,深入才能浅出。

对当今的教改教研动态,教师既要入乎其内,也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指作为一个课改参与者的身份要积极融入其中去亲身践行;“出乎其外”是指作为一个评判者的身份要对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成果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探讨。有了深厚的学识和才干,研究才会深入,思想才会深刻,对“课标”以及一些新思潮、新流派就不会出现全盘照搬的情形,更不会采取“拿来主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1.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是关键

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学案,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编写学案的关键是问题,问题的设置是需要我们教师集体备课完成的,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问题要有梯度化。

万丈高楼平地起。高一的学生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在编写学案时要重基础知识,学案上的内容要让大家通过预习课解决百分之五十,通过小组讨论课解决百分之七八十,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属于课外拓展。通过课外拓展,可以开阔大家的眼界,训练大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

2. 讨论・交流是课堂的重点

课堂上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正所谓“取他人之长,补一己之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小组学习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可以促进本小组成绩的提高。

三、注重课堂教师“导”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合作”不等同于“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不能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放羊”,不能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法,二是学生的学法,丝毫没有贬低或削弱教师“导”的意思。学生如何能学会学习呢?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导:诱导、引导、指导。离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则学生势必如一盘散沙,学习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因此,在用课改新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做到民主而不迁就、自由而不放任,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1. 口头的赞扬和鼓励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站立起来独自发言,害怕回答错了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口头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多一些自信,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爱默生曾说:“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大家只有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2. 适当的分数奖励能让学生有自我肯定的价值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制定了一个标准,比如课堂展示讨论成果可得1分,若答案百分之八十正确可得2分,课堂上提出质疑可得1分,回答质疑可得1分。有了分数的奖励学生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只是慢慢地,笔者发现学案上的难题被遗留了下来,通过了解才知道,大家为了让自己小组分数增加的更快都不愿意做难题。这样一来,语文程度好的学生优势就体现不出来,长此以往大家的答题水平和能力势必要降低。于是,笔者改变了策略,把分值直接标在导学案上且对分数进行了区分,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分值设在2分至5分之间。分值有区别了,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来自主选择展示的题目,同时,学生们开始积极挑战有难度的题目。这样,不仅学案上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学生的探究能力比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只有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知识才能得以巩固。

五、学案落实要到位

在经历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后,学生们应该把自己的答案整理到学案上,并将学案上的重点内容画出来,写好课堂反思。这个步骤需要教师做好检查,并对学案进行批改。

课改之路注定是充满荆棘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世界上所有的桂冠不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吗?所以,我们要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披荆斩棘赢得属于自己的桂冠。

上一篇:小议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五读”法 下一篇:让课堂充满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