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

时间:2022-04-24 10:50:03

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96例肩周炎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针灸推拿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8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治疗方法,指导肩周炎的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联用针灸推拿组的肩周炎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治愈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推拿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64-01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的加快,肩周炎发病人数不断上升,由于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对患者产生多种危害,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积极改善症状,将影响降至最低,这是诊治目标所在。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证范畴,多为肩部受风寒所致,称为"漏肩风",中医辅助治疗措施有着重要意义[1]。我院为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实践不断总结,近年来对于一些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外联用针灸推拿的诊治方案,收效甚好,下面就实践中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96例肩周炎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联用针灸推拿组)48例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48岁至60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年,单侧者38例,双侧10例,急性期26例,慢性期22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者18例、合并椎旁肌肉疼痛者1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8例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50岁至60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年,单侧者36例,双侧12例,急性期28例,慢性期20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者16例、合并椎旁肌肉疼痛者11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肩部X线检查后确诊。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分型、伴随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学称之为"五十肩",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与慢性损伤、肩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等有关,导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长期的渗出、水肿,日久则发生肌腱、关节囊粘连,影响关节功能恢复。临床主要依据放射检查、临床症状确诊,X线常规摄片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肩峰可见钙化阴影,年龄较大者可见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临床依据病史特点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主要以改善微循环、抗炎止痛为原则,包括外用奇正消痛贴膏,服用双氯芬酸肠溶片,进行红花注射液静滴等(具体略)

1.3.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案,具体为:

1.3.2.1 基础措施 进行疾病宣传,令患者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积极加强颈部、肩部周围肌肉锻炼,防寒保暖,保持乐观心态

1.3.2.2 针灸治疗 以肩三针(肩、肩前、肩贞)为主穴,配穴为天宗、曲池、尺泽、肩陵、肩井、合谷、阳陵泉,阿是穴,并可结合症状进行肩透极泉,条口透承山等,嘱病人垂曲肘,以28号针行深刺透刺,使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感。得气后进行电频针刺,使用国产华谊6805-2经穴治疗仪留针采用连续波及疏密波相结合进行针刺,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对于寒性体质患者在电针治疗结束后进行温针灸及火针治疗,在艾灸熏疗5分钟后用长约2cm艾条,插于针柄上点燃施灸15分钟火针取穴同上隔日1次每次3取穴轮流使用。

1.3.2.3 推拿手法治疗 针灸后进行推拿治疗30分钟,先肩前缘、外缘、后缘各施滚法5分钟,并配合肩外展和上举等被动活动,注意滚肩法要由轻到重,缓慢进行,以缓解肩部软组织的痉挛,松解部分粘连。尔后进行点穴舒筋,点按肩井、缺盆、云门、肩、秉风、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并在肩前(肱二头肌长短头)、肩外(三角肌)、肩后(冈上肌、冈下肌)各痛点处施以揉按拨络松解肩部肌肉。接着站在患者肩后外方,用一手拿住患者患肩,拇指在肩后,其余4指在肩前,另一手握住患者伤肢腕部,在轻轻牵引下环旋摇晃上肢6或7次;然后拿肩之手改放至患侧腋下,向健侧用力撑之,握腕之手与之相对拔伸,使伤肢由外向前下,再屈肘向前上,内收逐渐触摸健侧肩部,同时术者应随手法的活动也由肩后外方移步到患者前方,将伤肢放回到施法前的位置。接着进行合掌散法,先从患者肩部起前后抖散到腕部,再从肩部起上下抖散到腕部。结束前进行抖筋法,握住伤侧示、中、环、小4指,将患肢斜向前下方拉直,嘱患者放松肌肉,将患肢用手上、下抖颤5~7次,最后拍打及搓法结束。

1.4 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4周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有效:症状明显减轻,X线检查阳性体征好转。无效:症状稍有缓解或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长期的临床实践可以发现,肩关节周围炎是局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自行痊愈,但时间长,痛苦大,功能恢复差,尤其是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患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有研究表明,除了常见原因外,50岁左右患者分泌系统紊乱也可导致。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有很多,如西药内服、外敷、封闭等,而从临床效果来看较不理想。中医认为肩周炎之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伤及肩周筋脉,致使气血不通而痛,遂生骨痹[2]。

在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诊断及时治疗得当的话可使病程缩短,运动功能及早恢复。在肩周炎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症状较重,而功能障碍则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所致,所以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在肩周炎的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问题,疼痛往往由关节运动障碍所引起,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针灸通过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达到疏通经络,有利于肩部充血、水肿消散以及无菌炎症的吸收,而推拿可松解患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本组患者我们联合中医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案,患者症状较之常规治疗有很大改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针灸推拿能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无菌性炎症消散,使肩关节部位的渗出、水肿肌腱关节囊处粘连得以松开,并能缓解肌肉痉挛、疼痛,改善患部血循环,亦可使关节的功能活动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肩周炎的分型,针灸推拿对于风寒型、气滞血瘀型效果较明显,而对于肾虚型、痰湿型的患者则效果不显著。在针刺穴位上我们以肩、肩前、肩贞为主穴,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肩三针是治疗肩周炎必用穴位,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推拿手法运用上,我们以舒筋活络法、滚揉法为主[3],应注意结合点按穴位法,当然,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多锻炼,活动筋骨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肩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占成;透刺法治疗肩周炎65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12( 04):189-190

[2]张正传;中医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110例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4(07):155-157

[3]杨晓全;"肩三针"配合"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2(09) :219-220

作者简介:张泽,男,出生于1972年,汉族,云南宣威人,大专学历,主治医师,中医针灸,中医科,邮编655400。

上一篇:氦氖激光治疗屈光参差性大龄弱视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