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4-24 10:46:08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人才培养战略的一支生力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低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落后的人才观念,始终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无法与国内公立高校实现公平竞争。本文就这一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民办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一、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对于一所民办高校也是这样,师资力量关乎教学的水平,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民办高校中的各类人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和激励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高效管理应该做到与发展愿景相适应,制定可行的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存的严重问题

(一)各类人员结构的不合理

民办高校的教师年龄比例严重失调,总体呈现哑铃状。年纪大的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中年教师较少,导致教学停留在经验教育中或者浮于表面。事实上,高校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年骨干教师,多数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中年教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民办高校中年师资不足是质量上不来的重要原因。

(二)师资流动性过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人才流动……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但是民办高校的师资流动过于频繁,严重影响了正常连贯的教学。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聘用体制下,民办高校无法对教师稳定性进行有效控制。兼职教师虽然为民办高校的人才资源的供应提供了新的来源,但随时会出现“教育缺货”现象,许多兼职教师是多处兼课,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三)激励与考核机制不完善

许多民办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办之后,“穿新鞋,走老路,一味模仿国有高校的薪酬政策,不管个人能力、水平有多大差别,论资排辈” 。良好的薪酬与福利待遇,出国开会、发放奖励都要“先老后幼”。这种只看资历,不看业绩的激励机制严重影响了年轻教师的积极性,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工作人员只有通过比较产生公平感的时候,才可能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 不公平的福利待遇使得教师的自尊心和感情受到了伤害,很难专心于教育科研工作。

三、问题根源——民办高校忽视“以人为本”

大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事业,如果把办大学简单的当成搞企业、做生意,就如同把学校当作有利可图的摇钱树,怎么可能办好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呢?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的民办高校创办者,都是抱着收取回报的目的投资办校的,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搞短期行为,教育当然搞不好。所以最根本的是端正办学态度,弱化以营利为目的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民办高校忽视“以人为本”,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沿袭传统“人事管理”机制

现代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从传统的“管”转变为人才的开发上来,许多民办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普遍缺乏培养学校自己的人才的中长期规划,导致教育人才青黄不接” 。教师处于这样的人事机制下,虽然会得到物质上的激励,但是由于得不到学校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尊重,会逐渐失去对学校学术氛围信心,最后选择离开学校。

(二)单凭聘用薪水留人才

培养人才是民办高校的重大战略,部分民办高校很早就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结果很多人在培训中不辞而别。在教师聘用制度下,单凭薪水无法留住人,由于民办高校很难保证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同时高校创办者实行企业的管理模式,认为有钱就可以找到人才,忽视了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建设,不能做到礼贤下,怎样使人才对学校产生忠诚度?

四、解决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民办高校的人才建设

1、端正办学目的,重视人才开发培养。

将办学当做一项长期事业来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将办学目的由营利转变为治学,将办学方法由吸纳人才转变为培养人才。努力将个人的发展愿景与学校的建设计划紧密的联系起来,将个人的社会评价与学校的社会品牌紧密的结合起来。

2、坚持“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发挥民办教育的优势。

真正从人才的利益出发,为人才提供培训、发展、展示的机会,尊重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鼓励创新,支持变革,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重视,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3、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

以业绩多少评价教师水平,推行统计考核、下级对上级考核、学生考核制度,公平给予福利待遇。“在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中,注重对部门人员加以心理调控,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

4、优化年龄结构,实现全面发展。

努力吸纳高层次中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与福利待遇;认真培养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深造的机会;发挥老教师的学科建设作用,打造学校学科品牌。

(二)民办高校的人才建设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政府应本着服务社会,服务教育的理念帮扶民办高校建设,将民办高校纳入到财政预算内;同时促进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联合办学,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保证了人才流动的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谭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 谭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案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 章海鸥、谢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4] 苏廷林、朱庆芳:《人事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1版

[5] [美]马克·G·波波维奇:《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孔宪遂、耿洪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王元璋:“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12月第4期

[7] 黄水林:“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亟待实现的几个转变”,《三江学院学报》2005年6月第1、2期

上一篇: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的研究 下一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