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中南部迟播条件下小麦品种引进与筛选研究

时间:2022-06-26 02:56:23

盐城市中南部迟播条件下小麦品种引进与筛选研究

摘要 在迟播条件下通过对16个小麦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城市中南部麦区可选择扬辐麦4号和宁麦13等品种分蘖成穗率较强、综合抗性较好、产量潜力较高的品种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苏麦188、淮麦30等品种,同时进一步示范种植宁麦19、扬麦22、苏麦8号等新品种。

关键词 小麦;品种筛选;迟播条件下;江苏盐城;中南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70-02

盐城市中南部地区是江苏省中、弱筋小麦优势种植区域[1],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0万hm2,总产180万t左右,但是种植品种多乱杂,尤其近年来播期推迟,已经严重影响单产潜力的发挥。为了促进新一轮小麦品种更新,筛选出适合当地耕作制度、生态条件的优质小麦新品种,为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盐城市现代农业综合展示区,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壤质地为黏土,前茬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采用大型拖拉机旋耕,灭茬、破碎土块[3-4]。

1.2 供试材料

试验小麦品种16个,分别为扬麦20、扬麦22、扬麦23、扬辐麦4号、苏麦8号、苏麦188、苏科麦1号、宁麦19、南农0686、镇麦9号、宁麦13、淮麦30、郑麦101、郑麦9203、淮核0914、盐丰麦2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小区面积0.3 hm2左右。

1.4 试验方法

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抢抓时机,11月11―12日播种,采用机条播,播种量262.5 kg/hm2。基肥为45%复合肥525 kg/hm2+尿素150 kg/hm2,3月17日追肥施尿素45 kg/hm2、45%复合肥300 kg/hm2。3月10日麦田化学除草,用富麦225 g/hm2(35%苄嘧・苯磺隆)+锄王450 mL/hm2+6.9%精恶唑禾草灵2 250 mL/hm2;4月30日一喷三防用药,用40%多酮2 250 g/hm2+12.5%烯唑醇600 g/hm2+30%氰戊・辛硫磷800 mL/hm2;5月5日一喷三防第2次用药,用40%多酮2 250 g/hm2+50%氰戊・辛硫磷600 mL/hm2 [5-6]。考察不同品种小麦生育期、苗情,成熟期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生育进程

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的出苗日期基本一致,而从拔节期的调查数据来看,各品种见生育期差异比较明显,扬麦系列品种较早,在4月2日之前全部拔节,淮麦系列较晚,4月5日才拔节。不同小麦品种在4月28日至5月1日之间陆续进入始穗期,在5月2―5日之间陆续进入齐穗期,较始穗期推迟4~5 d。品种间成熟期的差异较大,最早成熟的品种是扬麦20、扬麦23和扬麦22,于5月29―30日进入成熟期,生育期为199~200 d;其次是宁麦13号、苏麦8号、苏麦188、苏科麦1号、宁麦19、南农0686、镇麦9号,于6月1日成熟,生育期共202 d;淮麦和郑麦系列品种最迟,淮麦30、淮核0914、郑麦101、郑麦9023和盐丰麦2号于6月3日成熟,生育期为204 d。

2.2 不同小麦品种茎蘖动态

受上茬水稻收获较迟影响,2015年小麦播种较迟,加上播后雨水少,出苗较差,基本苗普遍在156.0万~274.5万株/hm2,最高的是镇麦9号,基本苗为274.5万株/hm2。最终成穗数以扬麦22最高,达到561.0万穗/hm2,郑麦101次之,为546.0万穗/hm2;南农0686和郑麦9023穗数尚未达到450.0万穗/hm2(表2)。

2.3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

2015年水稻腾茬晚,播种期较迟,播后出苗晚,出苗差,但越冬期间整体温度较高,冻害较轻,返青后积温偏高长势偏旺,抽穗扬花期降雨较多,部分品种赤霉病发生严重。但2015年的温光条件适宜,拔节肥施用到位,成熟期虽然遭遇降雨和大风,但田块基本无倒伏,产量形势较好。最高产量为扬辐麦4号的8 353.5 kg/hm2。部分品种由于赤霉病发生较重,导致产量较低。从产量结构分析,2015年拔节孕穗肥使用得当,穗型较大,平均穗粒数在40粒左右,但由于部分品种赤霉病发生较重,穗实粒数偏低,影响产量(表3)。

2.4 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发病情况

根据田间调查,小麦扬花初期集中在4月29日至5月1日,药剂防治时间分4月30日和5月5日2次。据5月21日调查发现:病穗10%以下的有宁麦13、苏麦8号、苏麦188、苏科麦1号;病穗10%~20%的有扬麦20、扬麦22、南农0686、镇麦9号;病穗20%~30%的有扬麦23、扬辐麦4号、淮麦30、郑麦9023、淮核麦0914;病穗30%~40%的有宁麦19、盐丰麦2号;病穗50%以上的为郑麦101。郑麦101病穗率最高,病指达到了14.4,分布均匀,级别相对较低;盐丰麦2号病穗分布不均,级别高,病指达到14.7。淮核0914病穗分布不均(表4)。

2.5 不同小麦品种株型及株高比较

由于播种较迟,墒情较差,生育期较短,小麦整体株高偏矮,平均株高为78.3 cm,较上年矮6.1 cm。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郑麦9023株高最矮,仅有66.1 cm,16个品种中扬麦20、宁麦13和宁麦19超过85.0 cm。2015年拔节孕穗肥施用较足,穗子均较长,盐丰麦2号穗长最长,达到11.4 cm,郑麦101和淮麦30穗长都超过9.0 cm;而苏麦188平均穗长仅有7.1 cm(表5)。

3 结论与讨论

在迟播条件下,系统考察了16个品种在盐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种植情况,不同品种表现了各自特性、产量水平和不足之处。通过对16个展示品种展示结果表明,在盐城市中南部麦区可选择扬辐麦4号和宁麦13等品种分蘖成穗率较强、综合抗性较好、产量潜力较高的品种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苏麦188、淮麦30等品种,同时进一步示范种植宁麦19、扬麦22、苏麦8号等新品种。生产上品种选择要综合考虑茬口、气候条件、土壤和地力水平等多方面客观因素,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品种在不同年份抗性差异以及稳产丰产性。本试验研究在迟播条件下得出的结果,对部分新品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示范加以印证。

4 参考文献

[1] 李斌,张赛.建湖县小麦品比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9(5):71-72.

[2] 王成科,蒋成国,宋佰贤.金山区小麦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1(1):39-40.

[3] 刘敬宗,杨万里,彭树均,等.丹棱县小麦品比试验初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4(7):16-17.

[4] 杨荣福.小麦品比试验简报[J].耕作与栽培,1998(3):45-47.

[5] 吴子健.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80-81.

[6] 周俊明,顾新明,印玉海.2009年泰兴市小麦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1-22.

上一篇:歙县上丰乡山区茶园茶网饼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下一篇:美国红枫新品系Q1005扦插繁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