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增长下半年略有放缓

时间:2022-04-24 02:56:17

香港经济增长下半年略有放缓

经济周期复苏持续缓慢

随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就撤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表措词温和的言论,市场焦点再次回到经济基本因素之上。鉴于过去七个月金融市场波动,我们先对上半年情况作出总结,及后评估香港下半年的经济形势。

年初时,我们指出宏观经济环境将会改善,并作出判断:内需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环球货币政策大致维持宽松;美国财政紧缩状况逐渐纾缓;内地经济增长不会大幅回升。就目前情况而言,环球经济的发展方向与上述预测大致相符。

上半年香港消费开支急增,为整体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私人消费开支第一季上升 7%,为该季度本地生产总值增长贡献 4.6 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消费意欲依然旺盛,零售业较去年同期急增 15%,这意味私人消费对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贡献,与第一季度相若。

私人消费开支所占整体经济份额显著,此外,作为内需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投资似乎亦出现复苏,第二季度资本货品留用进口货值上升10.1%。一般而言,固定资本形成与资本货品留用进口关系密切。资本开支很可能于第二季度恢复增长,扭转第一季度拖累经济增长减慢的情况。

然而外贸表现疲弱,继续影响经济复苏进程。香港第一季度经常账出现赤字,是自1997年以来的第三次。商品出口增长从第一季度的3.9%,进一步放缓至第二季度的2.4%,主要缘于内地商品需求减弱。

基于目前所得到的数据,我们估计内需为经济增长贡献5.8 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则降低增长2.5 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约为 3.3%,与香港过去10 年的增幅比较,尚属温和水平。

我们预期,下半年主导经济变化的因素,与上半年相若。私人消费继续受惠于劳工市场畅旺,但内需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美、日的经济回稳能否抵销内地经济放缓的影响。

为评估美、日经济复苏能否抵销内地经济放缓的影响,我们考虑各国经济增长预测的变化,并按各经济体与香港的贸易量进行加权计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亚洲区内盛行加工贸易,单凭直接出口难以准确计算两地的贸易总额。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推算涉及加工贸易的间接贸易货值。

我们估计,经加工贸易调整后,内地为香港最大的出口市场,占香港总出口货值的3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及欧盟,分别占总出口的 12.8%、12.5%,日本则占 5.5%。换言之,香港输往内地的出口货值,比输往美国、欧盟及日本的总和还要高出约1/5。有见及此,加上近期调低内地经济增长的预测,我们认为短期内香港出口难以显著回升。

上述形势对评估经济前景带来一定启示。我们预期,经济增长于第三季度回落,直至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稳固带动总体需求上扬,第四季度方会回升。考虑到第三季度经济温和增长,区内流动资金供应转趋紧绌,以及内地政府决心调整经济模式,香港2013 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保持3%,这亦意味下半年经济增长将略为放缓。至于物价方面,基于通胀前景仍然受控,我们同样维持通胀预测于 4.1%。

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论及外贸形势,环球经济持续低迷将打击香港出口增长。出口货值继5 月份下降 1.0%后,6月份再跌 0.2%。这情势与区内其他经济体如内地(-3.1%)、南韩(-1%)及新加坡(-2.9%)相若。与此同时,香港6 月份进口货值增加 1.4%,致使贸易逆差由5 月份的443 亿港元扩大至497 亿港元。

幸运的是,外贸环境并未显著恶化。纵观 6 月份的贸易数据,内地及先进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均有改变,只是前者转差而后者转好。具体而言,香港对内地出口下跌 0.2%,大概因为内地政府打击虚报进口的措施见效。至于输往美国的出口虽然继续下跌,但跌幅已见收窄,而输往欧盟的出口更恢复增长。

无论如何,我们对外贸前景的忧虑仍甚于数月以前。采购经理指数等均显示第三季度内地出口或会下滑,因此我们把全年出口增长预测,由原来的 6% 调低至 4%。

本地消费趋势并未受外贸活动放缓所影响。零售额继5 月份上升12.9%后, 6 月份再升14.7%,高于市场预期。

从分项数据可见,零售额增长主要为与黄金相关的产品需求增加所带动。6月份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品销售畅旺,升幅由5月份的 34.3%进一步升至 42.5%,仅是奢侈品的销售增长,已导致整体零售额上升9.2 个百分点。百货公司、衣物、鞋类及其他消费品的销售,均保持双位数字增长。

总括而言,虽然零售销售畅旺源于近期的黄金抢购潮,但6月份的销售增长遍及各层面,我们维持2013 年零售额增长13% 的预测,这意味着,下半年的零售额仍会继续以双位数字增长。由于目前本地劳工市场稳健,加上入境旅客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我们认为,上述增长预测可期。

上一篇:光伏的可为和不可为 下一篇:中远航运首航北极东北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