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3 11:43:16

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职业中学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学习主体

语文是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尤其是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满足学生生活和工作必须的基本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人生添彩。

一、确立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都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以及家长乃至学校认为,专业课学好后,其它科目学不学无所谓。于是乎,就出现了诸如上语文课看专业课本,老师要求预习,布置作业,全当耳旁风,更有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底下卧倒一大片的现象。于是,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一直以来不被重视已经“源远流长”。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在教师肢解变得“体无完肤”了。学生也在这一成不变的 “填鸭式”模式中对语文淡了口味。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从叶圣陶、钱梦龙、魏书生这些成功教育大家经验中,不难发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学生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和谐氛围,变讲台为平台,为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共同体。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被引入到课堂教学领域,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变化。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努力使学习环境适立自己的需求,从而使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给学生三大权利即阅读的权利,思考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重视掌握知识的量及技能的熟练程度转向强调自我发现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质及发展综合素质,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实现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地位的转变,要求教师的角色必然随之发生转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符合认知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新的语文教育观。有重知识轻能力,重传统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课外,教师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语文教学脱离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势必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摆脱凡事依赖教师的非主体行为,摆正自己学习主人翁的地位,极大地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探究式学习”具体说来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实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它给予了学生探索的空间,培养了他们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发现问题的习惯,弘扬了自由探索的精神,给语文学习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中职学生为什么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可能与我们教学目的不明确有很大的关系。语文课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将四大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口语交际模块、写字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训练,让学生明确语文课要学到的东西,明了要达到的语文能力。

在阅读模块教学中实施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教师只讲要求,讲训练方法,而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多实践,多动口,多动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运用语文的能力。写作模块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突出抓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教学中,尽量将应用文写作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口语交际模块要求学生达到与人交流沟通能为了学生更好的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交往中分享与人共处的快乐。

将语文教学模块分割,化整为零,是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是将中职语文粗放式教学转向量化式教学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体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内容具有的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特点,体现了大语文教学的理念。从短期效益的角度上讲,是为了适应将来市场的需要,从更深层次上来讲,就是要全面培养中职学生,使他们成为既有过硬专业技术,又有较高文化素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应该是长期的,是潜移默化的,尽管目前的模块教学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但切合了学生的实际,适应市场的需要,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之伟.语文教学新视野.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洪钦源.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J].江西教育,2003,(1).

[3]葛雪梅.让创新能力走进语文教学[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作者简介:谌永平,防城广播电视大学教务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教育管理研究

上一篇:农业中专化学教学要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的理论评述与视角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