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养成:当代大学生成才立业之本

时间:2022-04-23 09:43:10

学风养成:当代大学生成才立业之本

摘要: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呼唤大学生重视并养成良好的学风,为将来成才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学风愈来愈好,但存在着思想迷茫、缺少明晰学习规划,动力不足、对待学习浅尝辄止,方法欠缺、掌握知识效果不佳,心理脆弱、应对挫折缺少勇气,行为失范、道德法律意识淡漠等诸多问题。扭转此种现象,贵在大学生身体力行,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切实增强抗击挫折的信心勇气,努力形成高尚的行为规范等。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 成才 立业 根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02-02

学风反映着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同时反映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能力与管理水平。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精神。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也关系到学生成才立业的美好前程。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呼唤着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当代大学生如何形成治学、读书和做人的良好学风,干出一番事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值得大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论界深入探研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成才立业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既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治学能力,也指学生的行为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从具体的层面看,学风也特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风气。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学风的内涵及重要性,且能将良好学风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是成才立业的前提和根本。

1.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学习品质。大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殿堂和重要阶段。在小学、中学阶段,良好的学风主要靠一系列的行为约束培养和促成,呈现出一定的起伏性;而步入大学阶段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良好的学风则主要靠学生内心的自觉而形成,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持续稳定的良好学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为国家学习、为民族成才、为社会贡献的学习品质。这种优良的学习品质,将会内化为崇高的学习精神、转化为勤奋的学习动力。使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奠定雄厚专业基础。扎实雄厚的专业基础是学生走向社会、干事创业的资本。在大学阶段,学生由中学时的基础知识学习转向专业知识学习,在某一专业领域打基础、强能力、出成果,逐步将自己打造成为专业化的人才。事实证明,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才,均与大学时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储备有关。这种雄厚的专业基础得益于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学风好了学生才会稳定专业思想,重视专业学习,如饥似渴地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在作业上巩固知识、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在课外学习中拓展知识,成为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大学生。

3.良好学风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成才立业梦想。每个大学生都有一生奋斗的理想设计,也有成才立业的美好梦想,如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丰厚的薪酬、一个温馨的环境、一个干事的舞台,等等。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梦想的实现不在于好高骛远的遐想,而在于脚踏实地的行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我国已从学历社会、身份社会走向能力社会。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工作,不仅应有渊博的知识积累,而且应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拓进取的精神境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都是学风养成的题中之意。大学生如果缺少了这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大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学风,才会使自己业务过硬、素质全面、梦想成真。

二、大学生学风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

应当充分肯定,当代大学生学风的主流是朝气蓬勃、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向上的。事实已经证明,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有作为是当代大学生的鲜明特点,很值得社会、家庭和学校为之骄傲。但在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的学风尚存在一些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迷茫,学习目标不很明确。当学生从管理严格、高度紧张的高中阶段跨入大学校园后,生活环境变优越了,交往环境变频繁了,学习环境变宽松了,这既会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成就感,又会有一种自由感、迷茫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涯,确定一个合乎自身的奋斗目标,不少学生感到莫衷一是,精神上萎靡不振,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邋里邋遢,不少宝贵的时光在脚下溜过。当毕业离校静思回想的时候,才恍然醒悟,但悔之晚矣。有的学生甚至毕业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懵懵懂懂地步入社会。

2.动力不足,刻苦精神有所减弱。思想上的迷茫、心理上的满足,使部分学生考上大学后进取心减弱,存在“高考后先歇歇”的思想,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刻苦精神较之高中阶段相去甚远。表现在:对课堂学习重视不够,迟到早退、缺席旷课、不做笔记等;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照操照搬、相互抄袭,甚至不予完成;对毕业论文应付差事、抄袭严重、资料陈旧、格式不规范;对各种实习不够重视,走过场,收获甚微。

3.方法欠缺,掌握知识效果欠佳。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仍沿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方法,缺少“问题意识”,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课堂上满足于听讲,缺少积极的思考和互动;完成作业限于在课本上找答案,不能进行深入分析;课外学习局限于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欠缺,科学思维的空间较窄,发表研究论文者较少。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学生的实际能力欠缺。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4.心理脆弱,应对挫折缺少勇气。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大学生,面对众多压力,心理素质较差,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缺少自信。学习上成绩下滑,不是总结经验、奋力追赶,而是心灰意冷、任其自然;经济上遇到困难,不是积极面对、想方克服,而是心情沉重、愧不如人;与同学交往上不够融洽,不是冷静反思、加强交流,而是怨天尤人、唯我独尊等;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上,不是看其主流、抓住本质,而是一叶障目、心灰意冷。诸多的心理问题,使一些大学生在挫折面前心理脆弱,以至于发生自杀等严重事件。

5.轻视实践。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大学教学中安排有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实习等,这对检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实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却不够重视,有的借故自找单位实习而干了其他事情,有的去实习单位后中途却随意离开,有的虽然参与了实习过程,但没有按计划完成好实习任务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给将来工作造成困难。

6.行为失范,道德法律观念淡漠。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有所下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违纪违法

现象时有发生。从盗窃犯罪看,呈现出上升趋势,据有关机构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另外,打架斗殴等人身伤害的犯罪也时有发生。虽然这些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但其负面影响较大,对社会的危害很大。

三、大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贵在身体力行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涉及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涉及文化理念、人文特色和素质教育;也涉及许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就大学生个人而言。良好学风的养成贵在内生自觉、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

1.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航标、一种追求、一种潜在的动力。是激发大学生发奋学习的精神支柱。人一旦失去了理想信念,就会迷茫、消极、沉沦。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本领。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必须有许多元素来支撑:一是要有明确远大的学习志向。以学习成就自己的梦想;二是要有不懈追求的学习精神,将学习看作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三是要有顽强拼搏的学习勇气。克服困难,坚定地超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2.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科学家牛顿从小酷爱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试验。爱因斯坦对牛顿评价到:“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的一幕才能理解他”。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应珍惜学习机会,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增加知识容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奠定未来工作的实际才能;其有科学上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和研究问题,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争取早出成果。

3.切实增强抗挫折的信心勇气。人生没有坦途,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也正是这些困难与挫折才使人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变得坚强、获得成功。在市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残酷,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人才竞争的压力、经济困难的压力、学习考试的压力、能力挑战的压力、就业工作的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困惑、恋爱出现的波折等。面对这些来自各方的压力,大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理性的排解方式,难免会出现心理和行为的扭曲。因此,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挫折都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自信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决不能在困难挫折面前一蹶不振、悲观厌世,丧失前进的动力。

4.努力形成高尚的行为规范。高尚的人格和道德行为将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养成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实际能力;树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人相处、和谐共事,将自己融入到集体组织中去;从严从高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校规校纪和日常行为规范;学会理性思维,增强自控能力,遇事要冷静面对、积极化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绝不能丧失理智、义气用事,甚至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上一篇: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探析 下一篇:浅谈高校企业改制的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