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成语误用题型例举

时间:2022-04-23 06:20:17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常考的一种题型。中考试卷中对于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能否识别“误用”成语。概括起来“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 不注意成语运用的对象、范围及场合,造成张冠李戴。例如:

诗人以脍炙人口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脍炙人口”的意思是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而例句中却用来比喻诗人的才能,比喻对象明显不当。

2. 不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导致失当。例如:

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夸夸其谈”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具有贬义,因此用在同学的身上很不合适。

3. 没有真正弄懂成语的含义,望文生义而误用。例如: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行云流水”意思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都很自然,就像飘动着的云和流动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例句中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义不符。

4. 不注意根据特定的语义环境来选用适当的词语,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

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长两短”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这里用来指代考场上的考生答题时遇到困难,显然过重。

5. 不注意构成语素的位置,造成词义相悖。例如:

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会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例句中却把它与语素、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6. 不注意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语素的意义,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例如:

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该例句在使用成语时,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意,这与句意是不一致的。

7. 画蛇添足,前后内容重复。例如: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相同,纯属多余。

由以上几例可见,我们在解答成语使用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视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要勤查成语词典,进行研究分析。这样虽然看上去是“笨”功夫,但却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安徽省灵璧第三中学(234200)

安徽省灵璧中学(234200)

上一篇:同题佳作 风格各异 下一篇:好作文离不开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