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时间:2022-04-23 01:13:59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是从多位数学教师不同教学时段,不同课型的课堂提取和筛选,以及通过与授课教师交流,随机抽取学生评课的调查中,分析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现状

一、引言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人们从热闹的课堂氛围逐步转移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上来,意识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余文森教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现实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还得不到应有发展,仍是目前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在全面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仍是一道重要课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是从多位数学教师不同教学时段,不同课型的课堂中提取和筛选,以及通过与授课教师交流,随机抽取学生评课的调查中,分析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笔者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调查对象:25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

授课教师调查与分析:

1. 课前教学准备时,最花心力的环节是什么?

确立教学目标(1人,占4%) 研读教材内容(12人,占48%)

思考怎么教(7人,占28%) 思考学生怎么学(3人,占12%)

制作教学课件(2人,占8%)

教师在做准备时,理念和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研究内容和方法比例失调,多数教师过于关注教材和教法,对课堂中的教学引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够重视。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2. 除讲授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常用哪种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10人,占40%)发现学习(3人,占12%)

独立学习(5人,占20%) 讨论学习(7人,占28%)

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课堂要以学定教,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培养。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应该是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陪伴者!

3.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时,您做什么?

巡视学生(25人,占100%)

维持秩序(2人,8%) 观察学生表现(6人,24%)

倾听学生讨论(10人,40%) 倾听并参与讨论(7人,28%)

教师已认识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但参与度不高,游离于学生之外或者仍有凌驾之态。

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思考,追寻谜底,才能够乐在其中!

4.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占用的时间比例应该是怎样的?

3:7(9人,占36%) 4:6(11人,占44%)

5:5(4人,占16%)6:4(1人,占4%)

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给孩子留足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但少数教师仍然不敢放手。

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主人翁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5. 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感兴趣时怎么做?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20人,80%) 停下做思想教育(2人,8%)

继续完成教学任务(2人,8%) 为学生不认真急(1人,4%)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但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导与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打造多彩,灵动而鲜活的课堂!

6. 课堂练习是怎样安排的?

每节都安排(9人,36%) 经常安排(13人,52%)

偶尔安排(2人,8%)从不安排(1人,4%)

课堂反馈,集体核对自行订正(5人,20%)

当堂交流,帮助有错学生改正(8人,32%)

分析错误,引导学生交流讨论(9人,36%)

老师们对"学练结合""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堂上关注度不够;大部分老师未认识到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有时也是重要的课堂资源,忽视了对练习的调控。

精练少讲,生进师退,每个孩子都有他独到的见解!

7. 下课铃响是否立即下课?

立即下课(5人,20%)调整内容尽快下课(12人,48%)

与学生商量讲完再下课(8人,32%)

不少教师都采取了拖堂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榜样力量,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才是最佳方法!

8. 您写课后教学反思吗?

每节反思(14人,56%)经常反思(9人,36%)偶尔反思(2人,8%)

关注"教"的效果(5人,20%)关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4人,16%)

关注"学"的效果(13人,52%)关注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3人,1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机融合,教学相长!

三、思考与方略

怎样才是对学生学习引领有效与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笔者有一些浅思与大家共勉,具体如下:

1.课前准备要充分,目标要明晰,准确把握学情和教材;导入要新颖独特,能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模式稳定、灵活,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活动丰富。

3.关注学生"学"的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

生的视听感官;有效的提问与反馈。

4.教师具有个人魅力,教学自然得体,能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课堂是师生们共度生命美好时光的地方,课堂教学则是指教师行为与理念的具体实践。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立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只有真正把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找出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领具有科学性、道德性、艺术性,使教师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品质。

只要我们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学习和思考,立足课堂教学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就一定能够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行为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美好的明天铺就一条平实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2]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小学教学,2001,(8)

[3]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作者简介:钟超斌男河南新蔡1983.08全兴小学小学一级数学教师课堂教学。

上一篇:培养和激发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 下一篇:地理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