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野菜优良栽培类型选择技术研究

时间:2022-04-23 08:03:11

森林野菜优良栽培类型选择技术研究

摘要:重点对马兰、荠菜、败酱和紫苏4种栽培类型进行了选择研究。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文昌、威坪、汾口、枫树岭、里商等6个乡镇及界首、叶琪、姥山、羡山等4个国有林场采集的10个马兰不同栽培类型中,根据产量、抗病性与观感及营养等进行综合选择,筛选出M4(汾口)、M1(排岭)、M8(界首)3个优良栽培类型,其中M4(汾口)和M1(排岭)产量分别比一般的高45.42%和35.95%;在荠菜栽培品种选择上,板叶荠菜产量比碎叶荠菜产量高40.18%,建议使用板叶荠菜,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质量;败酱建议采用白花败酱或斑花斑酱,在姥山林场采到的白花败酱叶长15~20cm、宽10~12cm,且苦味淡,口感好,产量高,比一般败酱高36.7%,可作为败酱的优良栽培品种进行大力推广。紫苏原变种生长快、产量高、抗性强,在紫苏原变种中,宜选择紫叶紫苏品种,不仅产量高,分别比回回苏和野紫苏高32.7%和51.6%,而且香味较浓,因此,紫苏森林野菜栽培建设使用紫叶紫苏栽培类型。

关键词:森林野菜;栽培类型;选优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3907

1引言

近年来,各地正在大力开发森林野菜\[1~9\],不少地方已成为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山农致富的新兴产业\[10~16\]。研究森林野菜栽培品种选育,对于物种多样性保护、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规范经营和新品种开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针对适合千岛湖栽培并具有千岛湖特色的马兰、荠菜等几种森林野菜进行了栽培类型选择研究。

2马兰优良栽培类型的选择

马兰广布于浙江杭州、金华、丽水、宁波、台州和温州等地。野生马兰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在浙江省淳安县根据马兰叶的长短、嫩茎颜色及其分布情况,分别在界首、叶琪、姥山、羡山等地选择10个不同表形类型及其不同自然分布在产量、形态特征和抗病性方面进行优良栽培类型选择的比较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的羡山林场井坑坞林区,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镇中心西南约25km的低山丘陵区,为千岛湖畔的山坡冲积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湖。

2.1.2供试材料

10个不同类型的野生马兰分别采自淳安各地。其中:马兰1(M1)采自千岛湖镇(排岭);马兰2(M2)采自文昌镇;马兰3(M3)采自威坪镇;马兰4(M4)采自汾口镇;马兰5(M5)采自枫树岭镇;马兰6(M6)采自里商乡;马兰7(M7)采自姥山林场;马兰8(M8)采自界首林场;马兰9(M9)采自叶琪林场;马兰10(M10)采自羡山林场。材料采集地除千岛湖镇以“排岭”为简称,其余以乡镇或林场命名为简称。

2.1.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0个处理(不同类型)为1组,处理间随机排列,共设3个区组(重复)、30个试验小区,试验小区面积2~4m2不等。露地栽培,2010年3月30日进行分株繁殖,株行距10cm×10cm,每穴3~4株。定期除草,适时浇水、采收,不施肥。嫩梢长度的采收标准以手指轻掐能断为准,采收结束后将留茬割到土表面相平。

2.1.4调查统计

(1)产量统计。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对所有试验小区每次采收的嫩梢及时称重、记载,汇总后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年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同时固定1个区组每季节测1次各类型的嫩梢长度、叶长叶宽等情况。

(2)病害统计。分株繁殖后至2011年8月,固定1个区组调查统计马兰茎腐病发病情况,根据发病率比较马兰不同类型之间的抗病性差异情况。发病率(%)=发病面积÷试验小区面积。

2.1.5测试分析

为测定不同类型在营养特征上的差异,测定分析总酸、总糖、维生素C(Vc)、磷(P)、钙(Ca)、钾(K)、铁(Fe)等营养。总酸含量测定采用电位滴定法,总糖含量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梅比色法,维生素含量测定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磷、钙、钾、铁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马兰10个不同类型的年产量比较

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共采收了10次,平均每隔30多天采收一次,各试验小区的年产量见表1。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LSD法对马兰年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区组之间和处理之间(不同类型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

经多重比较表明,不同类型的马兰年产量有显著差异。从表1可知,年产量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M4、M1、M2、M8、M5,它们分别比总体平均水平3.06kg/m2高出45.42%、35.95%、30.39%、6.21%、2.29%。在1%的极显著水平上,除M4与M1、M1与M2、M6与M9以及M8、M5、M6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类型两两之间差异极显著。

2.2.2马兰10个不同类型的嫩梢特点比较

为了准确地比较各个类型之间的嫩梢情况,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对同一区组内不同类型的嫩梢长度、叶长、叶宽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经调查,一年中,春季的嫩梢最长,可食率和产量最高;夏季刚好相反。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类型之间的嫩梢长度有明显差异,春梢长度的排序是M4>M2>M8>M9>M6>M5>M7>M3>M1>M10。一般而言,嫩梢长,产量就高,如年产量超出总体平均水平的M4、M2、M8、M5,其嫩梢长度也是最长的。但年产量不仅取决于嫩梢的长度,还取决于嫩梢的数量,如M1的嫩梢不长,但年产量仅次于M4,原因就在于采收后每次抽出的嫩头多。因此,马兰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嫩梢的数量和长短。

表3野生马兰10个不同类型的嫩梢特点比较

马兰类型1213嫩梢长度/cm1213年产量/(kg/m2)1213嫩茎叶形态特点M112133~6.512134.161213绿茎宽叶:茎绿色,叶较圆,叶面较光,锯齿深M212134.5~1012133.991213红茎细叶:茎绿色,叶狭长,叶面较皱、看似被白毛M312134.0~7.012132.661213绿茎宽叶:叶鲜嫩、光滑,叶缘波状,易招虫害M412134.0~1112134.451213红茎圆叶:茎红色,叶圆形,叶面皱M512133.5~7.512133.131213绿茎裂叶:茎绿色,叶狭长,锯齿深,叶片墨绿色M612134.0~8.012133.021213绿茎裂叶:茎绿色,叶狭长,锯齿深,叶片绿色M712135.0~7.512132.141213红茎柳叶:茎红色,叶狭长像柳叶状M812135.5~8.512133.251213红茎宽叶:红茎,叶面皱,叶较圆M912136.0~8.512132.771213绿茎糙叶:茎绿色,叶狭长,叶面皱、粗糙M1012134.0~6.512131.041213红茎大叶:茎红色,叶片最大,表面较光

10个不同类型的马兰嫩茎叶具有一定的特点(表3)。M1采收后长出新芽多,且刚长出的嫩叶圆形、无锯齿。M2叶墨绿色,叶面看似被白毛。M3嫩茎叶最鲜嫩,适合季节性栽培。M4的嫩叶最皱、最圆。M5和M6叶缘锯齿最深。M7叶片最细。M8嫩茎粗、生长快。M9叶片最粗糙。M10叶片最大,茎匍匐,生长慢。

2.2.3马兰10个不同类型的抗病性比较

从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对其中的一个区组进行了茎腐病(据菌落形态、菌丝顶端和主干菌丝形态与尺度、菌核内外层细胞大小和颜色等特征,与Sneh B等在丝核菌属分类专著中描述比较,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u\])发病情况的调查(表4)。经DPS数据处理系统LSD法(对数转换)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不同类型之间的马兰茎腐病发病率差异都不显著。从试验结果来看,M9的发病率最轻,M2的发病率最高,总体平均每次发病率为3.87%。根据平均发病率指标,抗病性从强到弱的排序是:M9>M8>M7>M10>M6>M5>M1>M3>M4>M2。

2.2.4马兰不同类型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1)总酸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野生马兰10个类型之间的总酸含量和不同季节之间的总酸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从表5可知,10个类型中,除M3与M9、M10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类型之间在1%极显著水平上都不显著,总酸含量高于总体平均水平0.3608mg的类型有5个,分别为M3、M4、M2、M8、M5。

(2)总糖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野生马兰10个类型之间的总糖含量和不同季节之间的总糖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从表6可知,10个类型中,除M3分别与M9、M6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类型之间在1%极显著水平上都不显著,总糖含量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6161mg的类型有5个,分别为M3、M8、M1、M7、M5。

(3)Vc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野生马兰10个类型之间的Vc含量和不同季节之间的Vc含量具有显著差异。除了在5%的显著水平上,M8分别与M9、M6,M10与M6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他都不显著(表7)。Vc含量高于总体平均水平39.3942mg的类型有7个,分别为M8、M10、M1、M7、M2、M5、M4。

(4)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野生马兰10个类型之间P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季节之间的P含量差异显著。P含量高出总体平均水平31.2443mg的类型有6个,分别为M9、M8、M2、M5、M6、M4(表8)。

(5)C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野生马兰10个类型之间Ca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季节之间的Ca含量差异显著。Ca含量高出总体平均水平211.1208mg的类型有5个,分别为M6、M9、M5、M2、M7(表9)。

(6)K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野生马兰10个类型之间K含量和不同季节之间的K含量差异显著。除了在5%显著水平上,M1分别与M6、M3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表10)。K含量高出总体平均水平85.4768mg的类型有5个,分别为M9、M10、M1、M8、M4。

(7)Fe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野生马兰10个类型之间Fe含量和不同季节之间的Fe含量差异显著。在1%极显著水平上,M1分别与M6、M7、M8、M9、M10有显著差异(表11)。Fe含量高出总体平均水平1.4013mg的类型有5个,分别为M10、M8、M4、M1、M5。

(8)马兰10个类型的总体评价。把马兰各个类型所含营养成分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作为评价其营养丰富的标准,营养成分年均值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的次数越多,说明该类型营养越丰富。从表12可以看出,野生马兰10个类型中,M8、M6、M4、M1的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2.3小结

通过对10个不同类型的野生马兰进行产量和抗病性对比研究表明,年产量高于平均水平的有M4(汾口)、M1(排岭)、M2(文昌)、M8(界首)、M5(枫树岭)5个类型,年产量分别为4.45kg/m2、4.16kg/m2、3.99kg/m2、3.25kg/m2、3.13kg/m2,它们分别比总体平均水平3.06kg/m2高出45.42%、35.95%、30.39%、6.21%、2.29%,且不同类型之间的马兰茎腐病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由于M2、M5叶片狭长,嫩茎叶鲜嫩度不够,不宜作为优良栽培类型;同时M3虽然产量中下,但其嫩茎叶色泽、鲜嫩度好,可作为季节性(9月到翌年5月)栽培类型考虑。因此,综合产量、抗病性、色泽、鲜嫩度等因素,可以确定M4(汾口)、M1(排岭)、M8(界首)作为本试验选出的马兰优良栽培类型, M3(威坪)作为季节性栽培类型。

对一年四季野生马兰10个不同类型在总酸、总糖、Vc、P、Ca、K、Fe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马兰10个类型之间,除了P、Ca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总酸、总糖、Vc、K、Fe的含量都有显著差异。总体评价后,M8(界首)、M5(枫树岭)、M4(汾口)、M1(排岭)4种类型的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综合考虑产量和质量,从10个类型中筛选出M4(汾口)、M1(排岭)、M8(界首)3个优良栽培类型(表13),其中M4(汾口)和M1(排岭)产量分别比一般的高45.42%和35.95%,M5(枫树岭)栽培类型虽然在产量和营养方面还可以,但观感和抗病性相对较差,M2(文昌)栽培类型虽然产量较高,但观感和营养相对较差,M3(威坪)栽培类型虽然观感较好,但产量和营养相对较低,其他类型在产量、观感和营养方面都较差。因此,马兰栽培类型宜首选M4(汾口),其次为M1(排岭)或M8(界首),这对于提高马兰栽培产量和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3.1主要荠菜栽培品种

荠菜广布浙江省各地,生于路边、宅旁、山坡、荒地,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野生荠菜品种类型较多,可供选择的栽培品种主要有板叶荠菜和碎叶荠菜。

(1)板叶荠菜。板叶荠菜又名“大叶荠菜”,叶片大而肥厚,塌地生长,成株约有18片叶。叶淡绿色,叶缘羽状缺刻,叶面稍带茸毛,感受低温后叶色转深。板叶荠菜抗寒性及耐热性均较强,生长较快,早熟,生长期40d左右。由于板叶荠菜叶片宽大,外观较好,受市场欢迎,但冬性较弱,春季栽培抽苔开花较早,不宜春播,宜于夏季或秋季栽培。

(2)碎叶荠菜。碎叶荠菜又名“小叶荠菜”或“花叶荠菜”,叶片窄,短小,塌地生长,成株有叶20片左右。叶绿色,叶缘羽状深裂,叶片茸毛较多,感受低温后,叶色加深并带紫色。花叶荠菜抗寒性较板叶荠菜稍弱,而耐热性及抗旱性较强,冬性也较强,春季栽培抽苔迟,生长期40d左右,适合春季栽培。花叶荠菜叶片柔嫩,纤维少,香味较浓,故又名“香荠菜”。

3.2荠菜栽培品种选择

栽培试验表明,于1月份同时播种的板叶荠菜和碎叶荠菜,于3月份采收,产量分别为921kg、657kg,板叶荠菜产量比碎叶荠菜产量高40.18%。

通过荠菜产量和有关性状的研究表明,最大叶片鲜重和单株叶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重和叶数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选育高产新品种必须从增加叶片重量和增大叶片数量着手。最大叶片长和宽通过对最大叶片鲜重的影响而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选育高产荠菜新品种,叶的大小是关键指示性状,栽培板叶型荠菜要比碎叶型荠菜产量高得多,主要原因在于板叶型荠菜比碎叶型荠菜的叶片大。因此,在荠菜栽培品种选择上建议使用板叶荠菜,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质量。

4败酱优良栽培类型的选择

4.1当地败酱分布种类

败酱产于浙江省各地,生于海拔50~1200m的山坡林下、路边或草丛中,我国除海南、、宁夏、青海、新疆外,均有分布。通常人们把败酱属的植物通称为“败酱”。浙江败酱属植物有4种1亚种1变种。淳安4种败酱均有分布,即黄花败酱(Ptrinia scabiosaefolia)、白花败酱(P.violosa)、斑花败酱(P.punictiflora)和异叶败酱(P.heterophylla)。

(1)黄花败酱。简称“败酱”,花黄色,高70~150cm,仅一侧被倒生粗毛或近无毛。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3~11cm,宽1~3cm,不裂或羽状分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粗伏毛或无毛,叶柄长3~12cm。瘦果长椭圆形,长3~4mm,无翅状苞片。

(2)白花败酱。又名“苦叶菜”,花白色,高50~100cm,密被倒生白色粗毛,或仅沿两侧各有1列倒生短粗伏毛。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有粗齿,不裂或大头状深裂,两面疏生粗毛,叶柄长1~3cm。花白色。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直径约5mm。

(3)斑花败酱。又称“萌菜”(台州),高30~120cm,密被倒生粗伏毛,上部毛常排成两纵列,周围有疏粗毛。叶片卵形、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7cm,宽1~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有不整齐粗钝齿或浅齿,不裂或稀基部具1片或1~2对耳状小裂片,两面有棕色微腺,疏生糙伏毛。花淡黄色,上有棕色或褐色斑纹或斑点,稀在同一花序中有淡黄色和白色花。瘦果倒卵状椭圆形,具翅。

(4)异叶败酱。高30~60cm,少分枝,稍被短毛。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3~8cm,边缘圆齿状,或粗齿状缺刻,不分裂或羽状分裂至全裂,具长柄。花淡黄色。瘦果长圆形或倒卵形,具翅。

4.2败酱栽培品种选择

4种败酱功能和食用价值基本相同,都可作蔬菜食用,在形态特征上,败酱的果无翅状苞片,茎枝仅一侧有白色粗糙毛,花黄色,故又名“黄花败酱”;其他败酱的果均具翅状苞片,其中茎枝全部或仅两侧有毛,花开白色的叫“白花败酱”,又称“苦叶菜”,花开黄色且有褐色斑点的叫“斑花败酱”,又叫“萌菜”,花黄色、无斑点的为异叶败酱。栽培试验表明,败酱、白花败酱和斑花败酱的栽培产量高,抗性强,其中白花败酱和斑花败酱的苦味较淡,而败酱(黄花败酱)的苦味较重。因此,作为食用野菜,建议采用白花败酱或斑花斑酱。在姥山林场采到的白花败酱,叶长15~20cm,宽10~12cm,显著大于上述败酱,产量比一般败酱高36.7%,且苦味淡,口感好,产量高,可作为败酱的优良栽培品种进行大力推广。

5紫苏优良栽培类型的选择

5.1当地紫苏分布种类

紫苏浙江省各地均产,生于路边、地边及低山疏林或林缘,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紫苏分布广,变异类型多。据《浙江植物志介绍》,浙江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inn.) Britt.\]除原变种外,还有野紫苏\[var.purpuraeus(Hayata) H.W.Li\]、耳齿紫苏\[var.auriculato-dentata C.Y.Wu et Hsuan ex H.W.L\]、回回苏\[var.crispa (Benth.) H.W.Li\]3个变种,淳安除耳齿紫苏外,均有分布,即淳安分布有紫苏、野紫苏和回回苏。

(1)紫苏。茎具长柔毛。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4~21cm,宽2.5~16cm,先端急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疏生毛,下面有贴生柔毛。花冠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几不外伸。小坚果直径1.5~2.8mm。

(2)野紫苏。与原种不同在于果萼小,长4~4.5mm,下部疏柔毛及腺点;茎叶疏生短柔毛,叶片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疏生柔毛;小坚果较小,直径1~1.5mm。

(3)回回苏。与原种不同在于叶片为紫色,上面皱曲,边缘具狭而深的锯齿,常呈繸状或条裂状;花紫色,常栽培。

在民间,通常根据叶的颜色分别称为“紫苏”和“白苏”,但在分类学上不仅仅根据叶的颜色,更重要的是根据花和果等综合特征。因此,按经典分类学,回回苏比较容易确认,除叶片为紫色外,其叶边缘具狭深锯齿,并且常呈条裂状,上面皱曲。紫苏与野紫苏的区别,关键是毛的长短、果萼的长短和叶片的长短,紫苏毛、果萼和叶片均长于野紫苏,所以也较易区别。但3变种(包括原变种)的用途基本相同,其中紫苏有栽培,回回苏常栽培供药用及香料用。

5.2紫苏栽培品种选择

栽培试验表明,紫苏原变种生长快、产量高、抗性强,野紫苏和回回苏产量较低,建议紫苏栽培采用紫苏原变种。在紫苏原变种中,宜选择紫叶紫苏品种,不仅产量高,分别比回回苏和野紫苏高32.7%和51.6%,而且香味较浓,因此,紫苏森林野菜栽培建议使用紫叶紫苏。

6结论和建议

根据千岛湖区森林野菜分布特点与产业化开发需求,重点开展了马兰、荠菜、败酱和紫苏4种栽培类型的选择研究。

在千岛湖镇、文昌、威坪、汾口、枫树岭、许源等6个乡镇及界首、竹口、姥山、羡山等4个林场采集的10个马兰不同表形类型中,根据产量、抗病性与观感及营养等进行综合选择,筛选出M4(汾口)、M1(排岭)、M8(界首)3个优良栽培类型,M5(枫树岭)栽培类型虽然在产量和营养方面还可以,但观感和抗病性相对较差,M2(文昌)栽培类型虽然产量较高,但观感和营养相对较差,M3(威坪)栽培类型虽然观感较好,但产量和营养相对较低,其他类型在产量、观感和营养方面都较差。因此,马兰栽培类型宜首选M4(汾口)、其次为M1(排岭)或M8(界首),对于提高马兰栽培产量和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荠菜广布浙江省各地,野生荠菜品种类型较多,可供选择的栽培品种主要有板叶荠菜和碎叶荠菜。研究表明荠菜叶的大小是产量构成的关键性状,栽培板叶型荠菜要比碎叶型荠菜产量高得多且观感好。因此,在荠菜栽培品种选择上建议使用板叶荠菜,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质量。

败酱在淳安有黄花败酱、白花败酱、斑花败酱和异叶败酱4种,其功能和食用价值基本相同,在形态特征上黄花败酱花黄色且果无翅状苞片,白花败酱又称“苦叶菜”其花白色,斑花败酱又叫“萌菜”其花黄色且有褐色斑点,异叶败酱花黄色并无斑点。研究表明,作为食用野菜,建议采用白花败酱或斑花斑酱,在姥山林场采到的白花败酱叶长15~20cm,宽10~12cm,且苦味淡,口感好,产量高,可作为败酱的优良栽培品种进行大力推广。

紫苏在民间通常根据叶的颜色分别称为紫苏和白苏,但在分类学上更重要是根据花和果等综合特征。按经典分类淳安有紫苏、野紫苏和回回苏3个变种(含原变种),回回苏叶边缘具狭深锯齿且上面皱曲,紫苏与野紫苏的区别关键是紫苏毛、果萼和叶片均长于野紫苏。研究表明,紫苏原变种生长快、产量高、抗性强,在紫苏原变种中,宜选择紫叶紫苏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香味较浓,因此,紫苏森林野菜栽培建议使用紫叶紫苏栽培类型。

参考文献:

[1]黄士良,郭书哲,李飞,等.河北省野生蔬菜资源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61~12163.

[2]康利平.内蒙古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现状、开发及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2):214~214,197.

[3]刘沐生.四川省野菜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4):142~143,148.

[4]彭光德,张娅娟.京郊野生蔬菜的利用和开发前景\[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2011(7):52.

[5]吴水金,张少年,赖正锋,等.福建省野菜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现状\[J\].吉林蔬菜,2011(1):58~60.

[6]鲍晓华,潘思轶,董玄.云南省野生蔬菜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1(1):83~85.

[7]李孝繁.青海省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意义及可持续发展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50~151,153.

[8]王中奎,王忠红,邢震,等.林芝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的初步调查\[J\].中国蔬菜,2010(2):75~78.

[9]徐高福.我国森林野菜研究利用概况与开发利用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1):118~122.

[10]刘泽浦,龚明辉,程小林,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野生蔬菜的特色品种推介\[J\].长江蔬菜,2012(8):49~51.

[11]冉旭,黄明祥,王安峰.大力开发野菜资源 积极培植特色产业\[J\].中国农业信息,2010(8):42,44.

[12]谢瑞斌,吉美林,王石麟.建立野菜种植基地丰富居民菜篮子\[J\].上海农业科技,2009(6):97~98,100.

[13]谢美靖.野菜种植业的产业化经营特点研究——以南京芦蒿业为例\[J\].长江蔬菜,2009(10):69~72.

[14]诸葛毅,寿媁,方明,等.探讨乡村旅游发展中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J\].乡镇经济,2009,25(3):119~121.

[15]杨勇军,杨亮亮,杨杰.发展台江野菜产业前景广阔\[J\].凯里学院学报,2008,26(3):78~79.

[16]梅再胜.山野蔬菜已成为黄石市农业优势产业\[J\].中国农业信息,2007(9):18.

收稿日期:20130131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罗汉果组培苗良种规范化繁育及种植研究与示范”(编号:桂科攻0630002-3F);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罗汉果优良品种的选育”(编号:桂教教科研字(2000)第392号)资助

上一篇:周公庙景区绿化景观分析 下一篇: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