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研究

时间:2022-03-24 05:29:36

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研究

摘要:对罗汉果组培苗进行了大田种植,探讨了罗汉果脱毒苗和常规苗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除大田移栽存活率偏低外,罗汉果脱毒苗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当年单株挂果最高可达100个,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罗汉果;脱毒苗;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R28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4603

1引言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罗汉果属植物,是广西特有的药用和甜料植物\[1\]。罗汉果果实性凉味甘,有润肺止咳、凉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在治疗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为历代药典所收载,是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药食同源名单的重要品种,被誉为“东方神果”\[2~4\]。近年来,随着罗汉果功效的不断验证,市场对罗汉果的需求日益增加,罗汉果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及食品领域\[5\]。传统的罗汉果繁殖主要采用块根和压蔓进行无性繁殖,不仅繁殖系数低,而且随着无性繁殖代数增加,病毒通过垂直传播代代相传,导致病毒积累和种质严重退化\[6\],利用茎尖脱毒技术培育脱毒苗是解决病毒危害、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7\]。罗汉果脱毒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仅有3篇报道\[8~10\],但迄今为止,尚无脱毒苗大田生产性能的报道。本研究以罗汉果脱毒苗和常规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了脱毒苗的生产性状,为脱毒苗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2材料与方法

将从永福县龙江乡采摘的罗汉果青皮品种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以继代的组培苗作为常规组培苗(简称组培苗,以下同);以常规组培苗为材料进行脱毒处理\[10\],得到脱毒组培苗(简称脱毒苗,以下同)。将高约3cm的脱毒苗和常规组培苗,分别接入1/2 MS+1.0 mg/L IBA +0.1%活性炭+1.5%蔗糖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移栽试验在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园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

大田移栽于5月21日将脱毒苗和常规苗各41株,移栽至广西桂林市临川县蓝田乡进行大田种植,并对脱毒苗和常规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9月2日统计组培苗挂果情况。所有栽培管理技术参照当地果农种植习惯。

3结果与分析

3.1组培苗大田性状

从长势看,脱毒苗生长迅速,平均比对照苗抽出新叶的时间短,能够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将脱毒苗和常规苗移栽入大田生长40d后,脱毒苗和常规苗的生长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脱毒苗与常规苗相比,脱毒生长旺盛,叶片数多,节间长,植株抽长迅速,叶片宽大呈心形,先端急尖,叶色浓绿,无花叶病病症(图1)。对照苗长势弱,叶片褪绿,叶片上有点样深绿疱斑,与脱毒苗有很大差别(图2)。

3.2罗汉果组培苗的产量

将组培苗移栽至大田后,其存活率和开花挂果情况如表2所示,常规苗的存活率为85.36%,脱毒苗仅为73.17%,存活的常规苗在种植第一年开花和挂果率均为零,而存活的脱毒苗虽然移载至大田种植时间比较短,但仍有12株当年就开花并挂果,单株产量多达100只,大果多,均匀(图3、图4)。图1罗汉果花叶病症,花叶,皱缩图2罗汉果脱毒苗叶片

表2罗汉果种植第一年挂果情况

吴群英,等: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研究植物研究

图3罗汉果脱毒苗挂果情况(示挂果数量多)图4罗汉果脱毒苗挂果情况(示大果)4结语

罗汉果一般于每年的3~4月种植,9~11月成熟。传统生产的罗汉果是两年以上植株挂果。本次试验于5月21日将脱毒苗和常规苗移栽至大田,此时种植时间已比罗汉果正常种植时期晚了将近2个月,但由于进行了脱毒处理,消除了病毒引起的组织代谢异常,脱毒苗植株生长迅速,在生产上表现出长势强、叶片增大,叶色浓绿,提前进入结果期的优势,单株产量多达100只,果形大,数量多,充分显示了脱毒苗增产复壮的效果。

罗汉果脱毒苗移栽至大田后成活率偏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脱毒苗在诱导分化产生大量丛生芽过程中出现了玻璃苗,移栽至大田后玻璃苗光合与吸收功能不全,导致成活率偏低;另一方面,在种植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应该考虑的。罗汉果脱毒苗种植大田后,是否更容易感染病毒?栽培上应怎样成分发挥脱毒苗的增产潜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典鹏,张厚瑞.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J\]. 广西植物,2000,20(3):270~276.

[2]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志:第二辑\[M\].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8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范继善.实用食品添加剂\[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曾祥林. 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09,31(8):1182~1185.

[6]付长亮,马小军,白隆华.罗汉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25~328.

[7]林纬,黎起秦,彭好文,等. 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 广西农业科学, 2003(4):74~75.

[8]林治良, 陈振光.罗汉果无花叶病苗培育\[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5,24(2): 162~166.

[9]杭玲, 陈丽娟.罗汉果茎尖脱毒快繁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 1999, 12(3):125~127.

[10]吴群英,李伯林,李景云. 罗汉果组培苗脱毒方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24):18~20.

收稿日期:20130109

作者简介:夏虹(1986—),女,河北易县人,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森林野菜优良栽培类型选择技术研究 下一篇:荒漠黑叶杏树涌泉灌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