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功:形式跟随逻辑

时间:2022-04-23 02:51:10

董功:形式跟随逻辑

董功是一个典型的海归建筑师,清华大学毕业,出国攻读建筑学硕士,之后工作于纽约,再后来回国进行建筑实践,建立自己的事务所,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构筑并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知道董功源于他主持设计了一座被称为“绿房子”的售楼处(2008年)。那座建筑犹如临时装置般漂浮在地面之上,全身包裹着绿草皮,让人印象深刻。后来,这座“绿房子”成为生态环保建筑的典范被人们津津乐道屡屡见诸报端,也因此成为了董功建筑设计的第一张名片,

谈及引人注目的“绿房子”亮丽新颖的造型时,董功坦言:“这种轻灵,飘逸的形式并不是一开始的想法,这种设计结果是在不断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诞生的。比如漂浮感的形式不会对地基造成破坏,方便拆除,便于园区景观绿地的恢复;饰面的草皮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拆除后还可以用在园区的部分围墙上,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这座建筑每一形式的背后都有严谨的逻辑支撑,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它会引起业界关注的最主要原因吧。

董功认为建筑设计不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项目都有基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城市,业主需求功能等诸多客观的制约因素,所以建筑师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在正确理解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和逻辑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并且逻辑推理的过程尽量不掺杂设计师的主观臆断。

合理,逻辑,适度,这是让董功的建筑与众不同的关键因素,也是他建筑价值判断的关键词。人们之所以对“绿房子”感兴趣,就是因为建筑师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法做了合适的事。的确,如今信息高速发展,设计师们可以天马行空地创造出形式复杂多样的作品。但是,合理地把控设计尺度却是很多设计师的软肋。这不仅需要设计师具备强大的控制力,还需要平和执着的心态,如此才能在面对外界干扰时,不随波逐流,不焦躁,不功利,创造出对社会真正有意义的作品。

当然,倡导逻辑先行,不表示董功的建筑缺乏形式和情感。只是在他的建筑中,形式永远都是恰当地追随着功能,不矫饰,不多余。位于台肥的“瞬间城市”项目是个值得人细细体验的雅致作品:一组组红白灰交错的盒子,有聚有散,有张有弛,生成简单又复杂的院落空间,朴素而动人。和“绿房子”象征性的功能相比,“瞬间城市”所创造出的场景意蕴令人回味。看似自由表达的形式美学在严谨的工作逻辑的控制下,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内在张力。好似国画中的留白,笔墨和形体的虚实变化下掩藏着极严格的秩序和节奏。

Q:我们了解到你2001年从美国伊利诺依建筑学院毕业后先后进入了建筑大师迈耶和Steven Holl建筑事务所,在那里工作了将近7年的时间,你的收获是什么?

A:收获是多方面的。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感受到了一种标准,做事的标准。因为亲眼看到了好的建筑就是在这种标准所指引的体系下一步一步实现的。这对于我自己的实践意义重大。

Q:理查德・迈耶和Steven Holl在国际上都是非常有名望的设计师,可以谈一下在他们事务所的工作感受吗?

A:他们两者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待建筑执着的态度和认真做事,不屈服的精神是一样的。这也许是贯穿他们一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国内,一些建筑师成名后就不再专注做建筑了,甚至营造一些“时髦”的理论来支持这种作为。时间应该会验证一切吧。

Q: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可能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是否可以与我们分享―下需要具备那些条件呢?

A:心态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建筑师应该理解这个社会,或者说愿意去理解。在我看来,这不是妥协,而是根基。如果把自己凌驾于客观现实之上,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且做出的设计也容易偏离。

Q:当前经营自己的事务所,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为了控制质量,就要控制规模,可是小规模意味着不够稳定。这个矛盾但愿会得到缓解吧。

Q:建筑师是构造城市形态,影响人们行为体验的推手,现在这职业被罩上了明星的光环,你怎么理解这一职业?

A:离开真正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态度,建筑师这个角色就变得非常令人担忧,因为他大笔一挥就不知道意味着什么样的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Q:你把建筑设计当成纯粹的工作还是因为特殊的爱好?

A:建筑设计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做建筑设计是因为喜欢,同时它也给我带来了困难和压力,但这也许是我对它一直保持热情的原因。

Q:你认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最应当具备什么素质?

A:坚持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不是表面上的坚持。很多人表面上是在做建筑,但实际上早就不是建筑师了。

Q:很多人说设计创造价值,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你怎么理解建筑设计的价值?如何定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

A:好的设计肯定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是针对社会的和公共群体的价值,而非一味的自我实现。好的设计作品是这两方面都能做到,而且相互支撑。

Q:“绿房子”的成功给你带来的经验有那些?

A:这是我第一个建成的房子,我们对待每一个项目都是同样的态度:别着急,一件事一件事的认认真真地做。

Q:合肥“瞬间城市”项目,建筑形式简洁,储蓄,却散发出强大的内在张力,带给人们一种愉悦优美的感受,这种形式语言的灵感是从何而来?

A:我倾向于简单的答案,当你把复杂的问题用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解决的时候,它意味着效率和准确。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甚至是苛刻的。也许这种复杂过程和简单结果之间的张力,最终会沉淀在你所说的“形式简洁和内在张力”中。

上一篇:聆听暖春复苏的声音 下一篇:伊斯坦布尔:Pendorya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