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茶园里有菱形在流动

时间:2022-08-29 10:04:25

隈研吾:茶园里有菱形在流动

隈研吾在日本属于那种感觉敏锐的才子型建筑师。他一方面对日本传统建筑的语言和空间理解得很到位,同时又不断在建筑的表皮和结构上出新。其实他的作品给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总是以诗意的形态冲淡人们通常对建筑抱有的无稽的印象。他在中国已经有几件作品被人传颂,而最新的设计则是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已经开始施工了,竣工的时候想必会受到格外的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它已经在建筑界引为话题。而隈研吾受邀设计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时,很自然会意识到矶崎新设计的存在。根据隈研吾的分析,他认为矶崎新设计的美术馆座落在大都市里,是作为都市的一部分而存在,也被看作对北京所特有的现代校园的回答。而他要设计的美术馆的则是在王澍设计的杭州转塘镇象山校园的的附近被茶园覆盖的山坡上。

象山校园的―二期,虽然是王澍的大手笔,但其实那是许江院长的心愿。与其说许江是位艺术院校的领导,毋宁说他是位艺术家加文人。他的绘画和文章,渗透着很浓的文人气质,而同时他又酷爱建筑。从三个方案中胜出的,是个非常有新意的造型设计,和自然美丽的茶园环境相呼应,与山峦相和谐。外部使用的材料很朴素,内部则是白调,也就是采用极少主义雕刻的形态和白色的内部相呼应。

这样的想法来自隈研吾对现场的考察,他发现茶田是用土墙来划分范围的,连续延绵的土墙就如同迷你万里长城。你看,诗意就是这么出来的。这条从山下向上延伸的土墙形成的动线,就成为这一建筑设计最初的起点。隈研吾早在设计长城脚下的竹屋时就发现,万里长城的建造方式是随地形而延伸而不是和延绵的地形作对。而这次的构思和上次有些相同,那就是同样发现了建造物和地形和谐的关系。

怎样让建筑融进山坡这种复杂的地形中去是隈研吾始终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做了大胆的实验。首先是抛弃了以往我们对建筑所持的固有观念尽可能削减建筑的形,而创造出没有明显坡度的房子。尊重自然和景观的第一步,就是尽可能不去铲平山的斜面,依山而行成为这个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原则。连续和高低不平的菱形,迎合了山体本身的坡度从空中看就好像群鸟儿擦着茶园飞过。而连续的菱形本身很有节奏感在好天气中形成的光影不只是增加了建筑的存在感也会很自然地投射出建筑的轮廓。

这些菱形不仅显现在平面上同时在三维空间中和立面和平面保持着呼应。当最新方案出来之后隈研吾终于明白由于地形的原因他们对立面的设计才可能是三角形。在展示概念的示意图中菱形生成一种流动的展览空间,这里有线和面交替的楼层,也把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相互交织在一起。

此外我们会注意到隈研吾所使用的材料。和王澍使用过的材料一样,就是那些曾经被用来建造老房子的粘土瓦片和石头,把那些拆迁废弃的材料再利用的本身就是一种环保的态度。但是限研吾使用这些材料建造的方式和王澍不同。王澍使用大量的旧砖瓦建造了许多实体承重的墙而隈研吾的手法却是空灵的。虽然屋顶和墙壁都使用了砖瓦但墙的组合是将瓦片悬吊在空中。瓦片好像是在浮游。

而同样是使用三角形或者说菱形,也和20世纪那些建筑巨匠们对三角形的运用不同。三角形本来是人们来解明自然的系统的一种方式,比如富勒路易康,莱特等建筑师都对三角形有很深的研究也曾很好地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隈研吾的方式则很日本。他知道中国自古相信一种哲学那就是天圆地方,隈研吾更喜欢的是几何化的三角形,这恰恰是众人所追求的具有“近代性的平面世界”,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是茶园里有菱形在流动。

上一篇:紫云轩茶事:净乐天庭 仙境生活 下一篇:桃花:宜其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