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04-22 06:47:2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索过程。人们的注意中心先是放在“加强双基”上,进而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现在又在探索如何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进一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要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调节,在充分发挥智力因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非智力因素,使学习过程达到最优状态,产生最优的学习效率。因此,数学教学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培养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护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有目的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提出问题:“已知方程5X2-7X-6=0,如果不解方程,谁能求出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经过分析问题特征,有的同学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便立即利用以前解过的一些方程进行尝试,学生被广泛地调动起来,深深地沉浸在对问题的探讨过程之中,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油然而生。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有积极情绪体验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又给学习以动力和毅力。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最可贵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兴趣能够最有效地促使其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发展学生对数学现象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注意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形成亢奋的学习情态。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课题引入。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愉悦的情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阶段。教师要力争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

2.课堂提问。带有趣味性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定义时,可向学生提问:“在定义中为什么一定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限定呢?”表面看来问题提的很简单,但学生必将开动脑筋,仔细琢磨,争相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显示自己的才华,浓厚的兴趣应运而生。

3.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尽可能结合实例,深入浅出,使内容和兴趣熔为一体,以创造“愤”、“悱”的学习情境。

4.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教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活”字上下功夫,灵活多变。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质疑,本身就是学习兴趣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疑。解题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引导学生获得更加巧妙的解题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必将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习情感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起主导作用。所谓情感培养,就是通过控制教学变量,帮助学生形成新的需要,并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相应的情感。

1.表现数学美,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是一个美的世界,通过展示物体内部各种美的因素,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客观事物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美。数与形的抽象性,使学生获得一个纯粹以数和形为思维对象的思维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个空间里领略数学概念的抽象美、理论体系的结构美、数学结论的和谐美。通过展示各种美的因素,使学生饱尝美的感受,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注重教学艺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渲染。“情感教育的最大武器就是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充分发挥其艺术功能,是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良策。

设计悬念。悬念产生于学生想急于解决,但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却无法解决它的时候,因而可以触发学生求知的动机,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设计惊诧。惊诧是对学生常规思维造成易混、易错毛病的有力刺激,使之产生“竟有此事”的情感,从而引以为戒.设计欣喜。欣喜设之于困难造成悲观之处,具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

锤炼课堂语言。数学语言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信息的通道。风趣、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更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情感。教师要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知识,锤炼数学语言,使之表达生动活泼、形象趣味、典雅幽默,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进行丰富的语言加工,产生较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愉悦的艺术享受中积极探索,获取知识,取得学习成功。

四、培养学习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有意识地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对学习中的障碍不畏惧,不退缩,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如果学生的意志不坚强,遇到困难就回避,学习就永远得不到提高。因此,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优秀的意志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排除干扰,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直至实现预定的目的。中学生争胜心强,容易树立雄心壮志,但由于情感脆弱,容易波动,对争取胜利的过程中所遇困难估计不足,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败下阵来。实践证明,一个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是不能获得成功的。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向学生指出再繁的计算题,只要细心,以理驭算一步一个脚印,总是可以解决的。

说明有些数学问题似乎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只要不懈地努力,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讲明怕繁心理对学习数学的不良影响。

给学生讲科学家不畏学习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而到达光辉顶点的事例,如讲华罗庚在初中数学曾经一度不及格,但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努力钻研,靠勤奋创造了奇迹,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讲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数学难题时,草稿纸用了好几麻袋,解决了世界数学难题,其影响轰动了全世界。 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持久性的工作,教师要常抓不懈,形成常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非智力因素又起重要作用。数学教学,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分析,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开发智力因素的同时,充分培养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进数学素质的提高。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措施,开发与朋友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品质领域,使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最大功效。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之我见 下一篇:让德育走进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