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提问 营造互动环境

时间:2022-04-22 10:39:27

创设有效提问 营造互动环境

摘 要:巴西著名教育学者弗莱雷指出,只有在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中才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而有效提问又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因此,提问在语言教学中至关重要,它能起到“关键之处点拨,问题之间衔接、重点之处强调、阻塞之处疏通”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幼儿

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师幼对话的“完美”性,面对一群年龄小,经验少、好奇心强的幼儿,在教学中应更多的追求在师幼良好互动的对话中实现活动目标的优化。而现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运用虽然十分广泛,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提问不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常用“是不是,对不对”等形式,深浅也不适度,提问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与思考价值,没有围绕教学目的或重点进行,想到什么就问什么等等。

一、在语言教学中提问存在的误区

现在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师幼互动往往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技能等素养,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活动内容,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艺术。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提问范围广,脱离活动目标

教师提出的问题局限于问题的本身,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比如,一出示画面,就会问:“这是哪里?图上有什么?”等,而较少地引导出故事的具体内容、激发幼儿自身的经验、体验故事情节的精妙等。事实上,除了针对故事内容和目标设计问题,有效的提问还可以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教师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还可以调整课堂氛围和推动活动的发展等。

2.条理不清晰,脱离幼儿经验

幼儿的愿望是建立在已熟知的经验上,若教师的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就会陷入混乱。如,在故事《机器人》的教学中,教师出示机器人图片后问幼儿“这是谁?它长得怎么样”,接着开始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讲完之后又问“你知道机器人是怎么来的吗?你喜不喜欢机器人?机器人会干什么事情”。类似的问题教师随口即发,幼儿的确会比较感兴趣,但已脱离了教学活动的实际意义,相同的问题会在不同环节出现,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幼儿也会高谈阔论,脱离教师的预想。

3.提问缺乏层次性,同时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

提问要有浅入深、通俗易懂,使幼儿容易掌握。教师要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要围绕活动的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有些教师没有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对幼儿现有经验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回答对了还好,若回答的出乎意料,就不知如何是好,采用了要么回避、要么敷衍的方法。

二、设计有效提问,营造互动环境

一个成功的课堂教育,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应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活动,这样的提问才能称之为有效提问,它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语言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1.巧妙提问,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导航标”,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应尽可能地围绕预设目标进行,抓住其中的关键设计问题。比如,在小班故事《小兔乐乐》中,针对目标一“在观察理解中,了解有关小兔乐乐的整个故事情节”。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提问:“小兔乐乐在路边看到了什么?因为萝卜太大,它会想什么办法?可它扛着萝卜走在回家的路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针对目标二“愿意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两个问题:“小动物看到小兔乐乐会怎么做?小兔乐乐把拔来的萝卜怎么样了?针对目标三:“愿意大胆地表达和表现,学说完整的句子。”我是这么设计的:“哇,它们吃得可真香,我们也来学学它们好吗?不知道小兔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呢?它们这个办法也不错,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吗?”

2.把握节奏,给予思考时间

节奏指的是教师提问的言语节奏和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节奏。教师的提问语言应做到准确、严谨,清晰、简练,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不宜太长或太短或转变太多,否则容易使幼儿记不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节奏,中间应该有一个间隔时间。这段时间应该多长,是恰当掌握提问节奏的技巧。如果请“滴水穿石”生站起来回答,则应以幼儿性格特征来区分时间的多少。

3.层层递进,设计完美对话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创设很多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活动中最能引起幼儿发散思维的发散点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问题从易到难,给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更多的思维空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提问与回应,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激发幼儿有效的思考,拓展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的思维。

4.深入提问,突出疑难点

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围绕活动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精心设计问题。幼儿需要积累有益经验,没有发言的幼儿也可以共享这样的有益经验。我这样的深入引导,深入提问,幼儿将活动中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活动真正意义地回归到幼儿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育实践中,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是给幼儿以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也只有更好地发挥提问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让幼儿发自内心的想说、敢说、喜欢说,使其产生快乐的体验,获得快乐的情感,从中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真正实现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利英.幼教全刊:有效提问成就完美对话.重庆出版社,2012-04.

[3]侯冬梅.幼儿教育: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浙江教育报刊社,2003-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倾注教师智慧 构建阳光课堂 下一篇:新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