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之弊怎能靠师德扭转?

时间:2022-04-22 09:43:12

制度之弊怎能靠师德扭转?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9月1日公布。规范要求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可谓条条在理。

可是,仔细阅读规范条款,恕笔者直言,有不少,教师们很难做到。拿“教书育人”来说,其具体条文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

先看“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什么是教育规律?基本的教育规律应是校本管理、自主教学,可是,今天没有几所学校能按照教育规律,不受行政力量的左右,不受行政评估指标体系的钳制,不依照上级管理部门的意图办学。教师本人又有多少教学自呢?至于素质教育,早在1987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可是,过去二十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的现实,已经有目共睹。

再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记得近年来教育部门负责人,在谈起中小学办学时,都无不揪心地指出“千校一面”问题,所有的中小学生,被纳入同一个成长模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在这样的教育中逐渐被抹杀。问题是,这不是教师不因材施教,而是升学教育模式,不允许对学生因材施教――学校里有各种层次的班级供学生选择吗?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则更是不顾中考、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以分数为惟一标准录取学生,以及在这种考试制度下,学生考试成绩、学校升学率是实质上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指标的现实。

在笔者看来,“教书育人”这一条规范,用来规范教育制度,更为合适。这应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基准。把本该由改革教育制度来做到的事,要求教师用基本的行为规范来解决,这实在高估了教师的能量,从而失去了规范本来的价值。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会转移大家关注的视线――教育部门已经给教师做出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不以分数论人才”的规范要求,是教师没有做到这样的行为规范,而不是教育制度有什么问题。

天天违反行业规范去做行业的管理部门天天要求要做的事,教师的生存状态在这样的处境下,可想而知。教师节到了,教师们会感受到那么多节日的快乐吗?

【原载2008年9月9日《晶报》有删节】

上一篇:流行歌曲创作指南 下一篇:电视将提供什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