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

时间:2022-04-22 01:28:18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因素是教师,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要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

为了做好这一点,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恰当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 旧与新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也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如果没有前面学过的旧知识为前提,是很难学好后面的新知识的.因为,旧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从旧知识引申和发展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联旧引新,讲新带旧,运用对比、类比等方法,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引入要做到建立新概念,注意联系旧概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且能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使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转化中按理成章,顺其自然.

笔者曾经在讲解“一一映射”的概念引入时,首先复习“映射”概念,举例引导学生说出如下结论:

(1) 所给的几个对应中,哪些是从A到B的映射,哪些不是?为什么?

(2) 各自对应的特点是什么?

(3) 可总结出一些怎样的共同特点?

(4) 从这些特点中可归纳出什么规律?

这样,就基本可以将一个重要而又难懂的概念让学生不是从条条上去死记硬背,而是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并掌握.

二、 深与浅的关系

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先讲哪些,后讲哪些;哪些要讲,哪些不要讲,讲的深度和广度怎样.所有这些尺度全部掌握在我们数学老师手中,也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完不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提不高.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就要有层次分类:哪些是该了解的,哪些是需理解的,哪些又是要掌握并会运用的.在传授知识时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做到掌握教学规律,适合学生思维层次的教学才是合理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

上一篇:月光客栈 第5期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教育评价的学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