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研究

时间:2022-04-22 12:16:24

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能源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人均用能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增长也将引起交通用能增加,这必将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因此,城市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

低碳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城市实现从高耗到低耗、从浪费到节约、从高排放到低排放、从高污染到低污染、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从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到和谐相处的历史性转变。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一般来说,低碳城市应包括以下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建设低碳城市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以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为近期目标,首先实现碳排放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的目标,即碳排放量增速小于城市经济总量增速。长期和最终目标是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碳排放总量。

(三)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对单个城市而言,低碳应当包含两个层次。狭义上,城市内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碳排放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能被自然系统正常回收;广义上,一个地区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或产品,其应用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

(四)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1,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核心技术,特别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生产应用技术,是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基础。2,需要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行动需要政府、公司、组织、家庭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其中,政府对低碳的认识程度决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高度,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发挥着主要推动和激励作用。

二、杭州市发展低碳城市的现状

杭州市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思路: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了杭州的方向标和助推器。

到2010年底,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157.9万辆。其中市区114.7万辆,主城区55.3万辆。车辆造成的尾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成为一大问题。

(一)低碳建筑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趋势

美国环保总署2008年报告,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建筑业占38%,其中居住建筑占20%。在城市,这个比例更高,大约60%的碳排放源于建筑。在我国。每建成l平方米房屋,约释放0.8吨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认为,低碳建筑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具性价比”领域,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杭州打造低碳建筑,将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扩大太阳能光电光热等低碳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和“屋顶绿化”计划。

(二)免费单车倡导低碳交通

2010年初,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幅达到25%,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杭州推出的免费单车,让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杭州计划到2020年,市区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免费单车服务体系覆盖8城区,从现在的5万辆增加到17.5万辆。

三、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途径

(一)能源发展的低碳化:基底低碳

从基底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彻底实现城市的低碳和零碳发展。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转变是相当困难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为69.1%,石油比重为21%,天然气、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所占比重为9.9%,而同期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只占27.8%,石油占36.4%,天然气、水电、核电等占35.8%。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碳中和技术、碳捕获和埋存技术等,实现煤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另外,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二)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结构低碳

经济结构决定能源的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2006年第一产业的能耗强度为0.34吨历元增加值,第二产业为1.73吨/万元增加值,第三产业为0.41吨/万元增加值,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为第一产业的5倍多,为第三产业的4倍多。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第二产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为了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我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从结构上实现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

(三)社会发展的低碳化:方式低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物质和舒适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0年生活消费耗能量为14911.83万吨标准煤,2006年增加为25387.87万吨标准,为2000年的1.7倍。主要原因是电冰箱、洗衣机和彩电等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规划的失误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平均交通距离不断增加。而公共交通相对滞后,使得对私人汽车的需求不断上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加。家庭户规模呈下降趋势等。

为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人们要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通过调整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有效削减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城市建设应推行紧凑的城区格局,让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通过调整消费方式,民众应优先选择低碳产品。每个家庭尽量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用塑料袋。通过调整居住方式。提倡居住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对于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提高大型建筑能效。

(四)技术发展的低碳化:支撑低碳

低碳技术是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包括在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一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部门。低碳技术是实现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未来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我国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为获得低碳技术,我国城市一方面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fCDMl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针对提高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

上一篇: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对... 下一篇: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省际差异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