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句: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时间:2022-04-21 11:11:31

关键词句: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关键词】中年段;阅读教学;关键语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5-0045-02

关键词句,对一篇文章而言,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义的词句;对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词句。语文教学中,引导中年段的学生由浅入深、由词到句展开品析,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感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剥”“间”等多音字,会写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理解“驰名中外”“红白相间”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段落层次。

3.感受重点句子(如“仿佛”引出的比喻句)表达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抓关键词句,导入新课巧铺垫

1.展示水果石榴。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看,它是什么?谁再来读读它的名字?(学生读“石榴”)

同学们轻声读得可真准!“榴”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它的读音是二声,比如榴、手榴弹,在“石榴”一词中读轻声。一起再读课题。

2.简要介绍枣庄石榴园,理解“驰名中外”。

这个石榴来得可不一般!它来自我国山东省的枣庄,那里有一个著名的石榴园。又到了石榴成熟的季节,枣庄举办了国际石榴节,据说世界游客络绎不绝,猜猜游客都来自哪里?

枣庄真是闻名海内外呀,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第一小节中的一个词。(出示词语“驰名中外”,并进行板书)一起读第一小节,读出那石榴园名声之大吧。

【新课导入的途径有很多种,我选择了展示实物――用最贴近儿童的形象化的物体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入新课的学习,仅仅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是统领全文的句子,紧扣“驰名中外”这一关键词导入新课,契合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语文的方式为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巧做铺垫。】

二、抓关键词句,初读课文有方法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字音读准,提醒学生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在课文语句中进行课堂检测。

出示语句: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重点教学:

读音:读好儿化音(劲儿)

词语:仿佛

(1)写字:左窄右宽。重点示范“佛”的笔顺。

(2)前后联系:你在哪一课见过这个词?背一背句子。(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这里用“仿佛”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3)你还知道哪些词与“仿佛”意思相近?(好像、如同、犹如、宛如、好似……)

(4)课文中是什么“仿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找出句子读一读。(相机指导将第二小节读通顺。)

(5)将石榴花比作小喇叭,给人什么感觉?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语句: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bāo)开外皮,只见玛(mǎ)瑙(nǎo)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wēi)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jiáo)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教学过程中我把难读的词语标红,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然后指名学生作小老师领读。

对于重点词语教学,下面以“红白相间”一词为例。

师:当它表示“中间”时,就读作――

生:一声。

师: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这个意思时,就读作――

生:四声。

师:瞧,这就是石榴籽儿(出示图片),这是――

生:红的。

师:这是――

生:白的。

师:红的白的、红的白的,这红色和红色之间被白色隔开;这白色和白色之间又被红色隔开。根据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它应该选择读――

生:间(jiàn)。

师: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下面谁来挑战一段话的朗读?

【从词语特点、文章内容、年段特点出发,是进行中年段词语教学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年段的字词教学应留意词语“义”的理解与运用,努力让字词教学为学生的品文悟情服务,同时,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又不是孤立的,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具有特定的意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对生字词所在的语境进行挖掘,将理解词语与感悟文章的意思相结合,开掘词语意蕴,丰富读写体验,巧妙地将识字、写字、感悟、朗读有机融合,有效解决了词语教学“孤立无援”的问题。】

三、抓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理层次

生字词全部学会了,长句子也会读了,现在你能将课文读好了吗?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老师请两位同学读,你们打算怎么分工?(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按照每人读一句这种方式进行,此时教师引导:能否按照内容进行分工?这个过程将学生引向对文章内容的关注。)

3.方法指导:抓关键词概括每部分内容。(相机板书:抽枝 长叶 开花)

4.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老师请三位同学读,你们打算怎么安排?理由是什么?这几句话的顺序能打乱吗?(不能,写出了石榴逐渐成熟的过程。)从“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到“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再到“熟透”,这就叫言之有序!(相机板书:结果)

5.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这段话写了什么?(板书:品尝石榴)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阅读文章“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课程标准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中年段的重要目标,怎样教会学生梳理主要内容?梳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在讨论朗读分工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读懂了每句话的意思,进而读懂了整段话的意思,同时也知道了语言表达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四、抓同类生字,书写指导有重点

本课9个生字,其中7个都是左右结构,读一读,比一比:抽 仿 佛 肚 扒 讯 甜。

比胖瘦――左窄右宽

左右等宽

比高低――左高右低

左低右高

左右等高

【课标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三年级是学习钢笔字的起始年级,这时要关注运笔的方法。这个教学环节,我将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归类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读帖,进而写好钢笔字。】

五、抓板书梳理,总结本课留疑点

1.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7个生字,知道了课文先写――

生:枣庄的石榴驰名中外。

师:再写――

生: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

师:最后写――

生:品尝石榴。

2.留疑第二课时:

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干巴巴的句子,大家还爱读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将石榴写生动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

上一篇:从“简单易懂”的课文中巧妙挖掘教学价值 下一篇:立足核心 经由比较 统整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