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4-21 10:47:00

基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 要: 在经过几轮课程改革后,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终于在2014年2月份启动了一场力度更大、更彻底的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再次受到了关注。本文针对本次课改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与兄弟院校的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改革

引言

2008年,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后简称学院)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合格后,随即着手实施进一步的发展――内涵建设。学院的内涵建设首先从课程改革开始,从2009年开始,学院对所有课程逐步进行了改革、巩固提高,并组织了部分课程申报精品课程,取得了较好成绩。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于2010年申报,进行了部分专业的改革试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通过审核。

截至2013年底,学院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轮。2014年春节刚过,学院就迎来了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专业融合、课程融合。同时,学院领导在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对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进行彻底改革。

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大学英语的彻底改革,源于对以下现状的考虑:一是学生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兴趣减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风气较差;二是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导向,此形式不仅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答题效果差,不能通过考试,而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了较大的浪费;三是在每届毕业生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英语考试不及格而不能毕业;四是学生学习英语多年听不懂、说不了,而且英语教学的课时对专业课的扩展形成了障碍。因此,学院领导果断决定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1.目的:不误人子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2.原则:a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b.兴趣提升,巧用方法;

c.实用为主,注重能力;

d.服务专业,服从大局。

(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工作会议上,学院领导提出课程改革的计划后,教务处就立即着手实施。先由各专业负责人根据本专业特点,确定相关专业《大学英语》的开课学期及课时。之后教务处再进行审核,给专业负责人反馈意见。专业负责人根据教务处意见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此反复几个回合后,教务处终以文件形式正式向基础部下达教学任务。

接到教学任务后,基础部一边向语言教研室传达教学任务,一边给教师做好思想工作,保证任务的顺利落实。语言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牵头,组织教师设计、实施具体改革。

(三)具体改革内容

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选用外研社出版的《希望英语》和《新视野英语教程听说教程》一、二册搭配使用。由于本学期是3013级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因此根据两种教材的第二册进行改革。

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研室经过多次研讨,决定对《希望英语2》和《新视野英语教程听说教程2》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分别选取五个话题进行读写和听说教学。

1.教学要求

按照教务处计划,大学英语第二学期的教学要在九个教学周内(即半个学期)进行每周4个课时的授课。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摆脱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的束缚(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且学生毕业不再受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的影响),从为学生职业和能力发展方面考虑,以实用为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对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语法、翻译等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推崇视听说、交际、项目任务等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针对班级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提倡推广分组教学的方法。

3.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项目中,考试方式的改革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也是学院最关注的。因为考核方式的改革一定会对本课程的及格率造成直接影响,影响学生的毕业率。在具体实施中,语言教研室把考核内容分为考勤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和阶段性测试和额外加分六个部分。

考核方式改革力度最大的地方在于阶段性测试,即取消统一的期末考试,而以分散于平时的四到五次阶段测试代替,以面试的形式进行。在测试中,教师根据平时教授内容,确定不同分值的测试项目:可背、可读、可说、可写、可唱等,依学生熟练程度打分,期末累积;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根据具体差异或等级设置不同的分值,累积;额外加分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鼓励性的补充项目,如抄写单词、课堂演讲等,相当于学生的第二保障。

(四)改革结果

1.成绩。从期末成绩看,课程改革实现了提高及格率这一直接目标。每个班几乎全部通过,不及格人数较多的班也在五个以内,而且多数学生的成绩在八、九十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优秀,甚至得了满分。同时,极个别不及格的学生成绩特别差,三四十分、二三十分,甚至零分都有。

2.能力。与以前统一出题考试相比,本课程目前的改革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大幅降低了要求,因此,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掌握大幅缩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兴趣。在学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要求下,尽管各一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变换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但不少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一天不如一天,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上课就是浪费时间。

二、改革后的体会

(一)改革要有充分的准备

1.思想准备

改革前,从学院领导到一线教师、从教学管理到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人员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的改革,所有相关人员必须愿意改革、知道怎么改革、怎么实施,不能勉强改革、被动改革,或者思想不统一等。

2.组织准备

在组织上,从领导到基层人员都应有科学严谨的组织机构,并且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意识。

3.目标准备

改革目标的内容要尽可能细化、合理化,更要根据学院和学生的实际,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努力使英语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可设定阶段目标和学期目标,并对每一种(信息)来源都应予以一定的考虑。同时,目标的设定要在较大程度上听取基层人员的意见,避免“下硬任务”。

(二)改革要有坚实的保障

因英语表达介质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同时在对一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管理上得到保障。对一线教师的管理,主要在于对老师具体教学过程的监督,其教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合理实施,是否有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是否公正客观;对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要在于其工作是否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是否有利于教师教学,是否有利于计划和制度的落实;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在于其活动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和学,是否有利于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在具体实施中,以上三类人员及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及时充分交流,奖惩分明,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课改要有高效的协调

课程改革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学院的系统工程。在课程改革中所涉及的教学、管理,甚至后勤保障人员都应无条件地互相支持、互相补充。虽然分工不同,但目标都应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具体工作中反应迅速、协调高效。

(四)改革要有较强的原则

改革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人或事,但只要处理好,那么成功是不难取得的。英语课程改革势必会触动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原则就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守护神”了。

各类人员,无论身份和地位,都应有较强的原则。老师要为学生做榜样,领导要为员工当模范。在一些涉及公平和权威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避免人为干预成绩,形成“双重标准”。

三、结语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上的大胆尝试迈出了学院内涵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步,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对后续工作同样重要。为了学生成才和学院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这一系统工程必须在准备、计划、制度和实施等方面,继续加强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的交流、协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改革,取得“多赢”的满意结果。

参考文献:

[1]郭伟锋,刘娟音.工学结合新导向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消费电子,2013,11.

[2]千颖利,彭庆华.基于“泰勒原理”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析[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8.

[3]易华.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解析[J].科技向导,2012,(35).

上一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探讨 下一篇:德国转型对我国油气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