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和药物治疗状况分析

时间:2022-04-21 09:03:33

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和药物治疗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基层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对药物应用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市两家基层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162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两家医院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以及药物治疗的状况?结果:分析结果发现,两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在药物使用种类方面,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多巴胺类?Ang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使用比例不同,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基层医院;病因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01-01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与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得患者心肌收缩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依据患者的临床现象通常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以及全心衰竭[1]?从文献报道中了解到,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每年都在以不同速度增加,死亡人数与致残人数也在增加?实践研究数据说明,全球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人数超过1500万?我国该种病症的发病概率大约在10%?导致该种病症的原因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等?针对不同的病症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从当前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情况可以看出,防治该种病症的措施特别重要?本文选取我市两家基层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162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基层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对药物应用的状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两家基层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1620例?其中男962例,女658例?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首先,具有心脏病基础性疾病?其次,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按照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出院诊断心功能II-IV级?最后,经检查患者至少有一项达到相应的标准,包括病因学?心脏形态学及心脏功能性指标(X线胸片和?或心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肌灌注扫描等)?

1.2方法

选取我市两家基层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1620例?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家医院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与药物治疗的状况?

1.3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分析了解到,两家医院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原因方面并无差异,两家医院均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为风湿性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血管病?冠心病以及其他原因?病因基本相同?而在药物使用种类方面,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多巴胺类?Ang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使用比例不同,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

3 讨论

通过对比两家医院检查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得出,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其次为高血压?风湿性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2]?这与国外的研究报告类似?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状况,两家医院的用药情况并不是完全一致?从相关的医学资料与临床诊断可以看出,神经内分泌治疗模式,其主要有用于血管紧张转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也有文献说明,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较为明显,有效降低临床该种病症的病概率20%左右?但是我国在药物应用的过程中针对该类药物的使用状况并不是很清晰?本次的研究活动也只是证明该类药物降低患者病死概率的30%左右?在本次研究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临床医师用药认识的提高,可以促进患者早日使用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现如今,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卫生组织共同关注的问题?并且慢性心力衰鸡的发病概率每年都在以不同速度上升,病死概率依然较高?从相关的研究中了解到,临床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人数与病死概率持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以一定的速度增加,同时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的现象来说,研究?分析?探索治疗慢性心力衰的治疗方案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3]?现如今,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基层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疾病诊断与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老龄人口的到来需要从各方面保障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这一应先老年人健康的因素,需要谨慎对待?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符,基层临床医师提高药物使用的正确性,采取有效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措施,早期使用明确降低心衰病死概率,促使患者早日收益?

参考文献

[1] 陈世德,陶新智,伍伟锋,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1,6(10):23.

[2] 李翠俐.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个体规范化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8(120:85.

[3] 田惠玉,靳学仁,连晓芳,等.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J].临床误诊误治,2013,5(10):6.

上一篇:异丙酚复合瑞芬胎尼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 下一篇: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