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教学策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施

时间:2022-04-21 08:36:07

浅谈活动教学策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施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只有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地进行认识、体验、践行,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充满活力。

一、选择活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揭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通过“听、写、练”等途径获取知识较快,也较系统,但学生往往体会不深,容易遗忘。而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体验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尽管时间较长,但往往印象深刻,易迁移。

2、与传统教学相比,活动教学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是对传统的教师中心、知识本位与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3、通过课堂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

二、活动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因此,活动设计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该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是否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等等。

2、过程性原则:要保证活动的时间,不追求形式,不走过场,而是为学生创设实实在在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3、针对性原则:“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因此,要针对学生情感上的障碍、行为上的误区、认识上的盲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情、明理,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4、开放性原则: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三、活动教学形式的选择

选择并设计适宜的活动形式是组织好活动教学的前提。

“讨论、辩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演示、演讲、角色模拟、参观访问、欣赏”等是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每一种形式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问题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等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活动形式,精心设计活动环节与需解决的问题

四、活动教学要达成的目标

1.参与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有效的活动教学能够让学生民主、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苏人版九年级第三课《笑对生活》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活动教学中可预设在课中让学生参与如下的“问题情境”:“前不久,有位同学给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玩具,我做了许多次都失败了,至今仍然没有成功。今天,我把这个游戏玩具带到了课堂,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出示课题:“人生难免挫折”;随后同学们四人一组进入游戏活动中,在亲自参与、主动实践中感悟游戏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品格修养,交流游戏的心得;最后进入“表达交流”,各组根据参与游戏的状况,结合认知内容,从解决游戏体验各种实际问题中,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综观整个活动设计,力图在活动(游戏)中,学生全程参与,在游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操作应用知识中完成一定的目标,提升生活经验,领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真谛。

2.体验

“体验是最有效的教育。”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景,使学生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经验升华为自己的追求,学会逐步承担社会责任,直到能够独立地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如教学中可设置如下这样一道“模拟实践探究题”。

某校九年级(1)班也积极投入到淮安市的“创模”活动中,他们就家乡的河流湖泊水质状况组织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到他们当中来,并完成下列问题:

(1)调查活动前,请你向同学们阐述一下本次活动的意义。

(2)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到实地调查水质状况,请你写出实地调查的几种方法。

(3)调查活动后,同学们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准备向市政府起草一份建议书。请你根据范例,完成下面的建议书。

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切身感受,获得经验,在经验过程中实现主体积极内化,最终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实现自主发展,推进社会化进程。因此我们不能也不要替代孩子的体验。

3.感悟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本课程的追求。因此,活动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积极体验,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中提升生活的直接经验,感悟情感交流和心灵撞击的情感历程。如讲授八年级《天下父母心》时在事先利用录像播放《一碗面条》后可设计活动:调查《父母平凡的一天》,然后谈感受,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以自身的经历、感受去解读“子女为什么会经常陷入爱的误区”,在“亲历”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交融互动,激起了更多同学体贴父母的意向,从而体会父母的辛劳,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升华认识和情感、冰释隔阂。

4.内化

本课程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如苏人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教学中,可以预设活动方案《我们的家园正在……》(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及建议)。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故事、诗歌、广告语,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珍惜水吧!否则,人们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贵,并通过如“绿化设计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践行来加以内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活动教学有其质的规定性,它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不但使学生从活动中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去实践内化。

思品教学中,活动教学正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逐渐成为思品课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真正使“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5月.P46,P60

2.荆西海.《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珠海出版社.2000年10月.P241

3.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P57

4.刘黔敏等.《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P1,P3-4

5.《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03年5月颁布实施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浅谈 下一篇: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