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远程教学资源设计研究

时间:2022-04-21 06:36:07

基于工作过程的远程教学资源设计研究

摘 要 在远程教学环境下,对远程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其要点是对教学资源内容进行情境化和行动化构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将不同特性的媒体与知识模块相融合,开展系统化、步骤化的学习活动设计,为学习者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动态交互式学习环境。多种媒体的设计是组成网络课程的核心,在整理和编排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导航和链接即可形成网络课程。

关键词 工作过程;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1-0062-04

在远程教学环境下,职业教育如何结合成人在职学习者和工科课程的特点,运用现代远程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进而系统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是目前远程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在探索远程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基础上,以机电工程类专业中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探讨远程教学资源设计与建设的一般规律。

一、远程教学资源设计的要点

(一)资源内容情境化和行动化的构建

完整学习过程的目的在于获得对事物处理时的完整性行动。情境化和行动化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整体性学习过程的形成,从而使学生在与学习内容进行主动或互动的交流中,将新的信息和反思与自己已有的行动能力联系起来,并在不同的领域中扩展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信息的获取、概念的形成及观点的建构总是与通过行动获得的经验紧密相关,行动导向的教学更加注重范例性、生成性、发现性的学习原则。对应教学资源内容的构建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法均是基于目标化的工作过程情境化和行动化的构建,它们均注重对行动计划、行动过程、行动结果的反思[1]。

(二)知识传授与媒体类型的关系

教学媒体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教学资源的建设离不开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呈现。根据一般工科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6类知识模块进行资源的设计。研究表明,不同媒体对不同知识类型所产生的功能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在课程的不同知识内容中,将不同特性的媒体与知识模块相融合,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并在系统中有机地融合,形成优化的教学资源系统结构,如表1所示。

每一个知识模块可以用不同媒体呈现,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建设采用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模式,根据课程性质、学习者特征、教学模式等对其进行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合理搭配,优势互补,从而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2]。

(三)学习活动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学习活动是以文字教材为枢纽的,针对阶段性特定学习目标,为学生自主学习搭设的由若干学习步骤及资源加工运用所构成的学习支架。系统化、步骤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具有知识技能综合化的特征。当学习活动将学习目标进一步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时,学习过程所体现的交互性和具有的反馈功能将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换言之,无论是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与媒体形成互动学习的人机交互,还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协作形成的人员交互,其有效性均取决于学习活动反馈的自身感悟和自我检验。

二、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领域设计

学习领域的设计必须把握工程视域、结合工程实际,要以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确保学习领域设计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出职业性、科学性、先进性,同时符合工科远程教学的规律。

学习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课程构建是将典型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过程的要求。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将学科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便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习领域设计的基本结构如表2所示[3]。

学习领域的考核应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依据,加大实践教学考核比例,提高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考核的地位。考核分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训两个考核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考核,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采用纸质考核与远程计算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第二阶段主要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考核,结合工程实际考核学生的实操技能。

(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是学习领域设计的抓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原则。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是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进行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远程教学环境结合在一起。既要突出真实性,又要突出具体性;既要设计情境性学习资源,又要体现学习资源的应用情境性。依据情境自身的属性由原来的“文字表述的课程目标”逐渐转变为“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表述的目标”,从而促使学习者在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融入阶梯式的学习活动设计中,感知和体会学习内容。因此,基于学习情境设计的学习活动构建是远程教育环境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学习情境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体化的远程教学资源,充分应用多种教学媒体构建合一化的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动态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在自学、互学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远程教学资源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三、远程教学资源设计案例

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技术基础课程之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涉及面宽(包括电路分析、电机与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4个模块)、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为使描述更趋具体化且具针对性,在此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模块为例。电机与电气控制学习领域设计如表3所示。

情境与知识融入的设计要注意两点:其一,二者的耦合是基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所构建的“身临其境”的虚拟教学设计,立足于“来源于实际,还原于实际”;其二,运用现代信息化远程教学资源,虽然可以加快学习的进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物化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虚拟教学设计必须与具备的实物教学设备相对应。图2为本课程教学媒体示意图。基于内容特点,电机与电气控制模块涉及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视频教材、学习软件、学习光盘等。

仿真分析和自测练习均为交互式设计,前者可在虚拟器件选择、组装基础上,通过虚拟仪器在电脑屏幕上完成控制线路的设计、调试;后者包含多种体现不同学习程度的模拟自测题,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学习进展检测学习效果。

文字教材是多种学习媒体运用的枢纽,通过阶段性穿插于教材内容之中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步骤以媒体标识符引领展开。以时间继电器控制的顺序启动线路设计为例。步骤1(教材):阅读教材中顺序启动控制线路内容。步骤2(光盘):通过视频教材中的动画演示加强理解。步骤3:理解设计要点并绘制控制线路示意图,见图3。步骤4(软件):在电脑上打开学习软件,按照控制线路图要求,从元件库中调用元器件生成实验电路。步骤5(软件):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观察控制线路运行情况,验证设计是否正确。步骤6(软件):更换时间继电器,再行观察控制线路运行情况,从而掌握时间继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技能。

四、结束语

全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运用是远程教学发展的方向,但成人在职学习的不确定性以及边远地区学习环境的特殊性限制了教学资源的应用。因此,相对独立的媒体资源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此外,上述多种媒体的设计是组成网络课程的核心,在整理和编排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导航和链接即可形成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夏喜英,邢玉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J].职业技术,2009(7):17.

[2]陶水龙.工科远程教育模式建构[M].第二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338-343.

[3]程素琴.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认识[J].贵州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41-44.

Research on Design of Distance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NING Chen, LIU Ya-qin, SUN Zhi-juan, LI Xi-ping

(1.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Bejing 100039;2.Development Center for Mechanical Industry Education, Beijing 10082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context of distance teaching, the key of designing the distance teaching resources is the contextualization and mobilized construction of contents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which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integrating the media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knowledge modules and designing the systematic and gradual learning activities to provide learners with the visual, vivid, intuitive and dynamic interactive learning circumstances. The design for multiple medias is the core part of online courses, which can be formed by designing the appropriate navigation and linkage based on sorting and arrangement.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distance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learning situation

上一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本质特征探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数学评价体系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