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21 02:14:20

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目的:针对新形式下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的现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近四年接诊患者委托书、住院病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非自愿住院患者接诊比例显著下降,首发精神障碍患者接诊的操作性难度较大,因住院经费和治疗后的归属问题,医院拒绝接受公安机关委托接诊。结论:在精神卫生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的新形式下,对精神卫生工作应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完善精神疾病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确保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关键词】精神障碍;非自愿住院;对策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00-02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精神障碍患者一般没有自知力,不认为有病,这一特点使得其入院诊治多需通过强制方式实现,许多患者的家属无能力护送患者入院,常求助于医院,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曾组成了专门的医护接诊小组,实行人性化的外出接诊服务,由于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正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非自愿入院涉嫌“非法拘禁”、“侵犯人权”’、“被精神病”等[1]。鉴于此,我院接诊患者的服务方式也有了变化,本文结合近四年我院接诊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的现状,探讨相应对策。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由委托方(直系亲属,村居委会或单位、派出所等)委托,鉴订委托书,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我院外出接诊的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接诊患者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见表1,入院人数逐年上升,接诊人数逐年显著下降,委托对象以家属为主,渐不接受派出所委托。接诊首次发病患者人数偏少。

2.2 疾病种类:总计296例接诊患者中,精神分裂症122例,偏执性精神障碍54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10例,应激相关障碍42例。

2.3 要求接诊的原因:296例患者中,有明显幻觉、被害、嫉妒妄想、言行紊乱、暴力倾向者198例,自杀、自伤者27例,不语不动、拒食40例,打人毁物危害公共安全21例,救助站救助病人10例。

2.4 接诊效果与方式:有18例(未计入接诊人数中)接诊失败,其中10例是家属担心影响不好,最后不忍心患者被强制入院,有5例因持有凶器锁门不出,有3例外逃,296例接诊患者中,经医务人员劝说诱导同意入院172例,注射镇静药物入院38例,强制约束86例。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 首发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进行接诊操作性难度较大 其一,医学评价体系与法律评价体系欠兼容[2],医学评价主体是合法的精神医学工作者,就患者的精神状态所进行的纯医学角度的评价,其具体结论是精神病学诊断和医学治疗及处理建议;法律评价一般要经“申请”做出,“申请”者可以是患者的近亲属,利害关系人或所在地居委会等主体,仅就精神状态而言,任何未经法律评价的自然人,其精神活动的法律能力都必须被推定为是完全的[3],那么接诊未明确诊断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易导致法律纠纷。其二,人们对患有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普遍耻感与歧视,患者家属担心在邻里造成不良影响而对接诊要求较多。

3.1.2 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医院承担公共卫生职责的精防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不能保证,精神障碍患者医保报销比例较低,公安机关接诊的患者住院费用不能保证,患者住院治疗后的归属也是难点。

3.1.3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后,住院精神障碍患者逐年增加。精神科工作人员工作量显著增加,精神卫生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保护精神障碍患者权益日益引起重视,为避免法律纠纷,医院不再鼓励外出接诊患者,尤其是首发的精神障碍患者。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应体现“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原则[4] 2009年卫生部印发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对精神病的管理、治疗和社区康复都明确了行政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团体的职责,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建立精神卫生工作协调组织,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各部门精神卫生工作的落实与督导。

3.2.2 完善精神疾病的社会保障机制 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并存的办法,确保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正常运转,调整精神疾病患者医保医疗收费标准、用药目录和收费项目,提高报销比例,整合贫困患者医疗救助方法,保障有潜在危险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能得到妥善治疗。

3.2.3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要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庭为依托[5]。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主要担负辖区精神卫生专兼职人员的培训,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基础信息管理和患者个案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患者健康状况回访,对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和生活技能培训,对需住院而非自愿住院的精神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确条件、严格程序、及早完成相关手续,再与专业卫生机构或公安机关联系,进行接诊或送诊,确保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参考文献:

[1] 李伯珊,胡泽卿,毛文君,等.精神疾病患者入院形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 华西医学, 2001,16(2): 149-151.

[2] 王新.我国精神卫生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4, 11(2): 152.

[3] 孙东东.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无病推定原则[J].中外法学杂志, 1994, 3: 72

[4] 张少觐,王建国.上海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2):138-139.

[5] 刘振华,高文涛.社区工作中的精神卫生[J].临床精神医学, 2010, 20(5): 356.

上一篇:小儿疝气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对比分析 下一篇:手术前皮肤准备与术后感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