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施肥存在的问题及科学施肥技术

时间:2022-04-21 10:15:45

浅谈玉米施肥存在的问题及科学施肥技术

摘 要:玉米在东港市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科学施肥。

关键词:玉米 施肥存在的问题 施肥技术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它一生中吸收最多的是N肥,其它依次是K、P、Ca、Mg和S,平均每生产百斤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N2.5kg,P2O51.2kg,K2O2kg;其比例大约1:0.5:1。玉米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苗期较少,仅占10%左右,在拔节至抽雄期,即大喇叭口期对N、P、K需求达到高峰。这一时期吸收的N、P为玉米一生所需的一半以上,以后逐渐减少。肥料作为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但是近几年随着化肥投入量的不断增加,施肥的增产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发现化肥不那么“灵”了,在施肥上存在很多误区。

一、玉米施肥存在的问题

1.施肥结构不合理,N、P、K比例失调

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P肥施用量过大,N肥施用时间不合理,K肥施用的少或不施,造成了土壤少N、缺K、P过剩的畸形量比,致使投肥量虽加大,产量却不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施肥方法不科学

有些农民往往重视底肥的施入,不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种和肥不分,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追肥时仍采用人工撒施再起垄掩埋,或不埋不培土,造成化肥大量挥发和淋失。

3.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即使N、P、K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二、学施肥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吸收养分多。玉米一生对N、P、K的吸收,总体来说,苗期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干物质积累不多,吸收数量少;拔节至开花,生长速度加快,茎叶繁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处于旺盛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多,需肥量大,吸收肥的速度也快;开花吐丝以后,转入籽粒灌浆时期,虽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营养,但吸收速度逐渐减少,直至停止。玉米所需要的养分来自于土壤基础肥力,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三部分。因此玉米总的施肥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N、P、K配合施用,补充微量元素。

1.施肥技术

1.1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

有机肥是指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尿,营养全肥效长,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所以只有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合理配合使用,不但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而且能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1.2N、P、K肥科学配比

随着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施N量需要增加。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供N能力虽然较强,但要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时,仍然需要施入大量N肥来满足玉米高产所需和弥补土壤中N的不足。P肥的适宜施用量有随产量提高而略需增加的趋势,在中低产土壤上,施P肥的增产效果比施N、K更好,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缺乏速效P,所以适当增加P肥既有利于当季高产,又有利于培肥地力。近年来,我市多数田块长期连作,每年土壤中大量的K随玉米籽粒被带到田外,又由于种植耐密型玉米,产量水平高,需要施用钾肥。

1.3根据玉米的需肥特性和施肥特点施肥

玉米在幼苗期对P、K肥特别敏感,此时虽然需要不多,但很敏感,因为P、K在土壤中移动速度较慢,因此P、K肥要作基肥或种肥施用,并要分层施用,增产效果才会显著。玉米各生育期都需要N肥,苗期植株小,生长慢,吸收N少,拔节到开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此期玉米生长速度快,吸收的养分数量多,是施用N肥的关键时期。

1.4根据玉米目标产量需肥及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

根据玉米目标产量和培肥地力的要求,需要多少就施多少,否则,不仅不能达到产量要求,反而会使土壤越种越薄,土壤缺什么施什么,缺多少施多少,因此在根据玉米需要大量元素的同时,要重视增加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的施用量。

2.玉米施肥方法

2.1施足基肥

玉米基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优质圈粪或堆肥3000~5000kg,使用方法是春起垄前撒施地里或条施在垄沟内,一定施匀。

2.2种肥

种肥应在播种时施用,主要以三元复合肥为主,一般每亩施25kg,硫酸锌1kg或二铵15kg,K肥10kg、锌肥1kg,施用方法是采用条施或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与土混合,防止烧种。

2.3追肥

重施收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我地区一般在7月初(玉米11片叶至13片叶时)在玉米根外2cm处刨坑施后覆土,然后用犁杖趟上或用铁锹培土,以免化肥流失和倒伏,一般每亩施尿素20~25kg或碳酸氢铵50kg左右。

上一篇:武夷山市冬种紫云英高产栽培示范推广技术总结 下一篇:榆林靖边夏马铃薯收后复种饲用油菜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