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4-21 06:14:31

地下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高层的日益增多,地下车库、 地下用房等也随之增多,地下室渗漏现象也极为普遍,由此而带来的地下室渗漏质量指标工作面临越来越严竣的考验。本文结合施工实践,对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技术作浅述。

[关键字]: 地下防水工程 渗漏 原因分析 防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中城市新建建筑物多向高层和地下发展,在地下兴建地下商场、地铁、停车场、人防、变电站等,这些地下工程对防水要求提出很高的要求,尤其在沿海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地下工程常年处在地下水中,为保证地下工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寿命,做到地下工程不发生渗漏,很有必要对地下防水工程渗漏原因进行分析,并在设计、技术、施工过程、成品保护及使用和维护方面采取相应防水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1地下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分析

1.1混凝土结构裂缝引起渗漏

结构受力分析,虽然大部分工程在勘查、设计阶段考虑了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但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仍然存在,这种不均匀沉降可导致地下结构变异,某些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区,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在基础回填以后,地下墙体承受来自土体、水体及地面荷载作用产生的侧压力,同时地下工程长期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在此期间会对整个结构产生影响,导致结构变异,一旦变异发生,结构会出现裂缝。

1.2化学、物理分析

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都可引起混凝土收缩变形、开裂、其中地下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比较常见,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和表面、表面和环境之间存在较大温差,这种温差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

1.3选材不当引起渗漏

目前建筑防水材料大体上可分建筑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堵漏和密封材料等。每种材料又可根据材料成分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防水材料各有其特性,如果未根据工程的部位、条件、所处的环境、建筑的等级、功能需要,选用适当的材料,发挥各类材料的特性,在工程中也容易出现渗漏情况外加剂选择不当。

1.4基础底板防水失效

基础工程防水做法一般采用在基础底板下做防水层,并将基础底板做成抗渗自防水混凝土 由于自下而上的施工顺序,防水层职能做在基础下部混凝土垫层上。防水层赖以存身的垫层是为方便施工所做的辅助工程,它的上部是工程桩支撑的建筑体,其沉降量和沉降速率都很小;下部是无均匀压实土体,当土体受到扰动或长期浸泡在水中时,很容易出现较大沉降和局部较快沉降。当下部沉降大于上部沉降时,防水层与上部基础脱离 且上部建筑压力是不均匀 不规则的,沉降是不平衡的,产生的不平衡力造成垫层折裂,这将最终导致基础底板防水体系失效。

1.5 施工原因

施工缝处漏水完全是由施工原因造成的使用不当,维护和管理原因引起渗漏。当排水系统出现堵塞、排流不畅等情况时,若维护不善,将会致使水压长期积累,从而引起结构的开裂,破坏地下工程防水系统。

2地下防水工程渗漏防治措施

2.1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要合理,防水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确定防水等级、细部构造、现场条件、 施工条件、防水材料的选择、地下水浮力的危害、软保护层、膨胀剂、柔性防水层等,并且防水设计要达到一定的深度,能够具体操作且能够保证质量刚性防水技术应用。积极推广使用添加膨胀水泥或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具有抗裂防渗功能,构建结构自防水体系 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养护期间产生体积膨胀,在钢筋或邻约束下,可在混凝土中建立0.2 ~0.7MPa预压应力,这种限制膨胀可补偿混凝土的限制收缩,抵消混凝土结构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拉应力,从而使结构不裂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范围内[5]。

2.2施工注意事项

2.2.1防水混凝土施工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280kg/m3;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或1:2.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 50mm,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 -140mm,防水混凝土配料必须按配合比准确称量;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2.2.2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

水泥浆铺抹前,基层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 80%;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堵塞抹平掺外加剂,掺合料,聚合物等防水砂浆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应符合所掺材料的规定,其中聚合物砂浆的用水量应包括乳液中的含水量。

2.2.3防水层应铺设

在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迎水面上,用于建筑物下室的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结构主体底垫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在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穿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2.2.4卷材保护层

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顶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70mm,防水层为单层卷材时,在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设置隔离层 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侧墙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 30mm 厚水泥砂浆。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地下防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基本满足了工程的需要,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地下防水技术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要下功夫,进一步探讨有效地解决办法,使之更好地为地下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项桦太.建筑防水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31

[2]叶林标.防水工程禁忌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11

[3]王立久.建筑病理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387

[4]冯建荣.地下工程防水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之研究[J ].隧道建设, 2010,(1)增刊: 69- 72.

[5]孙福江,王斌,段先军.首都机场 T3A地下室局部渗漏治理[J ].中国建筑防水, 2009 (12): 35- 38.

[6]罗勇.浅谈地下工程的防水措施[J ].科协论坛,2009,(10):6.

[7]高延继.工程防水有关问题的思索[J ].中国建筑防水,2009,(6):11- 15.

[8]刘绪光,游宝坤,赵顺增.我国刚性防水技术的发展[J ].中国建筑防水,2009 (12): 9- 12.

[9]周方游.地下工程防水技术优化[J ].山西建筑,2007, 33(14):127- 128.

[10]叶林标.新时期我国防水技术的新发展[J ].中国建筑防水,2010,(3).

上一篇:探究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建筑工程竣工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