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进展

时间:2022-04-21 03:48:14

浅谈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52-02

【摘要】 静脉穿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静脉穿刺时引起疼痛的原因及减轻疼痛的方法进行探讨,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静脉穿刺 疼痛 进展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能量和水分;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静脉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项有创操作,但穿刺时难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护士穿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减轻静脉穿刺疼痛,能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既是护士的责任,也是尊重病人权利的表现。一直以来,临床护理工作者一直在研讨如何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疼痛,并使其操作技术更趋于完善化和规范化,现将目前静脉穿刺时减轻疼痛的进展总结如下。

1. 静脉穿刺疼痛的原因

1.1 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静脉穿刺时,患者受主观因素和对疼痛敏感度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使血管收缩,这种心理状态会使疼痛加剧。

1.2 穿刺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情绪不仅对自身操作技术有影响,而且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从而影响自身操作水平的发挥,增加病人的疼痛感。

1.3 穿刺部位的选择: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常采用远端浅静脉,如手背为主要穿刺部位。由于前臂掌侧面“中下段”手背近掌侧面及足背处的皮肤神经末梢分布较多,故痛阈较低,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高[1]。

1.4 静脉穿刺的角度与速度:基护书中提到,静脉穿刺进针角度是以20°~30°。针头与皮肤表面的触点面积变大,进针压力减小,痛觉就明显[2]。此外,针头对皮下组织、神经末梢刺激时间越长,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越长。

1.5 握拳穿刺法:常规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再松开。但此法现认为手指关节会妨碍进针。

2.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进展

2.1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输液前护士应三查八对后,向患者讲解输液的相关知识。在穿刺的同时,与患者交谈,说明输液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态度亲切诚恳,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疼痛的感受强度。

2.2  穿刺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工作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在为患者穿刺时集中精神,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进而减轻穿刺时病人疼痛的感觉 。

2.3 穿刺部位的选择:上肢远端的浅静脉(如手背)为主要穿刺部位。而手背静脉在穿刺时部位不同,疼痛的感觉也不同。根据人体解剖学神经分布的规律,前臂皮肤、受挠尺神经支配。手背中指指根上三横指处是挠尺神经末梢分布最稀少的部位,皮肤的感觉相对不敏感,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既利于避免穿刺时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又利于血液充分稀释药物,从而减少疼痛的发生。

2.4 改善穿刺角度与速度:据相关研究报道[3],一般病人可以45°角进针;对老年人浅小静脉穿刺可以35°角进针;对指(趾)背侧穿刺,可选择10°~15°角进针,对老年血管壁厚、硬、宜滚动者,易选择>40°角进针;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足背浅静脉、指(趾)间小静脉,选择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小隐静脉,选择20°~30°角进针;增大针头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针头斜面与皮肤接触的时间、神经血管分布、皮肤结构特点有关。据有关报道,45°角进针成功率最高,60°角进针疼痛最小[4]。穿刺时从进入皮肤到血管腔要一次完成,省去皮下穿行的步骤,可减少针头在皮下穿行对皮下神经组织的损伤,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针头斜面与皮肤表面接触面积越小,也相对提高了穿刺速度,从而使疼痛减轻。

2.5 改善穿刺者的技术:目前研究资料认为,静脉穿刺时采用背隆掌空杯状手[5]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此法是操作者左手握住病人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手背皮肤向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这样既克服了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6]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更易于穿刺成功;针头与皮肤表面触点面积相对减小,皮肤受损范围小,进针压强增大,使进针速度加快,痛觉减轻。

2.6 其他原因

2.6.1 穿刺进针的长度:进针长度与穿刺疼痛程度呈正比[7],头皮针头进入血管越长对皮肤刺激性越大,疼痛相应增加。静脉穿刺进针长度以输液器的常规7号头皮针斜面至少有3至4毫米为宜。

2.6.2 固定针柄的方法:采用翻转针柄取得缓解疼痛的效果[8]。方法:常规穿刺后,将针柄逆方向旋转180°至对侧使针尖斜面向下固定。深部组织敏感度相对差,血管后壁游离神经末梢分布稀疏,翻转针柄后,可减少药物对交感神经末梢的刺激,也减少交感神经受刺激后引起的静脉收缩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血液回流对药物的混合淡化,因此有利于减少疼痛的发生。

2.6.3 扎止血带的方法:扎止血带的位置距离穿刺处10~15cm为佳,保持松紧适宜。扎止血带的时间以40~120秒内穿刺为最佳时间。

总之,减轻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同时也加深了患者对我们的信赖,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萍 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J]南方护理学报 2000,7(3):18

[2] 梁镝敏 卜淑娟 进针方式对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及成功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1930

[3] 谢玉凤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患者对疼痛感受性关系的探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21(8B):41.

[4] 马维润 改进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观察 中国疗养医学,2006,15(3):205-206.

[5] 万淑芝 王莫闲 手部静脉穿刺不宜握拳 中华护理杂志 1996,31(2):72.

[6] 樊小平 手背静脉穿刺—握指法[J]南方护理杂志 1997,4(2):48.

[7] 张秋香 张凤芝 静脉输液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实用全科医学 2003,1(4):943-944.

[8] 韩幸存 韦利堂 韦颖屏 静脉穿刺两种固定法对滴注含钾液所致疼痛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2004,19(15):33-34.

上一篇:4G通信的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解析 下一篇:浅析高校实验室工作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