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我回到了北京

时间:2022-04-20 09:30:55

提起18岁,各种形容词纷纷涌现而来,好的坏的,回忆数不胜数。没成年时,总有无数期待、无数幻想,觉得18岁会洋溢着最灿烂的青春,拥有最生机勃勃的战斗力,甚至夸张地从心底觉着这或许就是自己最神圣的岁月年华。可当18岁到来时,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是如往常一样,早上依旧会赖床,手机依然不离手,晚上仍旧迟迟不肯关灯睡觉。经过时间的洗礼,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不知道我会抱着怎样的心情回头看现在的自己。在这个慵懒寒冷的冬天,18岁的我回到了北京。

不管是逝去的、当下的,还是未来的,我只是不想和别人一样。说不清这个想法是对是错,追寻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有些违反正常思维的做法也会令人错愕。是的,我在美国高中没有读完,甚至已经在考虑申请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时,中断了。看到自己在美国三年,算不上认认真真也没有浑浑噩噩,总的来说是幸福地度过了。我觉得大学专业的选择将是个麻烦,自己也许会去个不上不下的大学,学一些模棱两可的知识,最后拿个到哪儿都不好使的文凭。我到美国的一部分初衷已经完成,未来则面临着重大改变,虽然我现在的状况在外人看起来可以说完美无瑕。

3年多过去了,14岁时抱着的“美国梦”没那么清晰了,当时的好奇和信心被磨得丝毫不剩。我从来没有说自己喜欢美国这个国家,明明是全球最大债务国之一,玩弄着自己完美的“败家子”计划,气定神闲地守着所谓第一世界强国的地位。虽然我很喜欢生活了这么久的城市波特兰和俄勒冈州的良好环境,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美国这个国家。可能是因为一种念想,或者是一种生来骨子里就有的“故乡的情结”,只有长时间离开北京才越发浓烈。在我快要沦陷或者说已经沦陷于美国的生活时,不管不顾地把自己拉回来。所以,我回到了北京。

我依旧会继续学习,只是又做了一次改变,将18岁这一年留给北京,让自己沉淀一下,重新再出发,而再次出发时的目的地会是一个崭新的地方――澳大利亚。我拿着3年的美国高中成绩顺利申请到了去澳洲的预科,3月开学,在北京完成预科后再起航。还好,在美国3年的日子还不算一无是处,虽然学到的不多,但欣慰的是不会没有用。有人问,那你现在呢?还没开学之前做什么?一般人的18岁是在埋头苦读、备战高考中度过的,你怎么能让自己游手好闲?说实话,每当听到这些,我都反驳说,就当给自己放个长假,就像我那些完成了高中学业又不上大学的美国同学,能在最好的时光抽出点空闲干喜欢的事。有朝一日回忆起,我可不想说:“18岁那年我都在和书本作斗争!”

17岁不缺少雨季,18岁的天空也不会因北京的雾霾而黯淡。曾经一个人在美好的豆蔻年华,安静地看着雨丝飘落,欢喜地看花谢花开。无忧无虑的日子里,人活着总要实现些什么,来寻找自身价值。重新启航时,上一所陌生的大学,学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就算可能没有过去精彩,但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够了。不知道从18岁开启的路程会有什么坎坷和磨难,或许理想未必能实现,但努力的态度好像更重要。

很高兴可以回到北京,在我眼里,北京是美好又稍带感伤的。时光流逝,在每个对北京有感情的人眼里,可以看到的是它独一无二的历史。在抛掉浮躁之后,北京是个让人沉淀的地方,它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我曾很害怕,如果离开北京太久,是不是就跟不上它的节奏了。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前一眼看到的是高楼大厦,后一眼庆幸还可以看到古老的四合院,这种感觉很奇妙很美好。想想整装待发选择的是澳大利亚,我没去过这个国家,可感觉到它的别样风情,应该是个优美而有独特文化的地方,一定和中国美国都不一样。

年轻的情怀,勇于面对又感伤过去,有一丝担忧又坚定不移,有些自卑又过于自信,内心强大又不免脆弱。在美国波特兰时,我总喜欢在午后,空中下着零星小雨,空气中带着温暖慵懒的气息,捧一杯现磨的咖啡,风吹起的时候,思绪就随风化开。在波特兰的时光随风成了回忆,缠绕笔尖一层层渲染,字里行间,轻声吟唱。不是感伤,只是怀恋,相信自己今后会有各种理由回到那里,见见亲人、老师、同学。在回忆的拐角,留恋昨日,一经年,依旧怀恋,我在波特兰怀恋北京,我在北京怀恋波特兰。当时那个背影叛逆的少女,从这一片云走向另外一片,倔强、坚定。少女在深深浅浅的时光里,渐行渐远,直至只剩一个影子,林花空谢,半转流光,只一晃,便是今昔。不过是匆匆的几年,轻轻的风带走青青的梦,淡淡的云带走淡淡的泪,风轻云淡。

驻足回首,17年时光很充实,这一路走来,欢笑、泪水、爱过、恨过、错过……偶尔回过头,一路上不缺少脚印,没辜负轻狂年少。这些回忆汇集成一条河,我从岸边经过,闭上眼睛,悲欢交错。我很庆幸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和那么些人在异国相遇、相识、相爱;再聚的时候,可以再次开怀大笑,分开的时候,非常怀念。我的高中时代,遇见一帮很好的同学,很快乐,虽然没一起走向曾多次幻想的毕业。我们在最美的校园里,看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细雨,书写一份此时深觉浪漫不留遗憾的日子,很美。

冬天,北京的大风将树上仅有的几片叶子吹得干干净净,树杈哗哗地打着旋儿,地下的尘土被微微卷起,就像当下的未来,不知道尘土会在哪儿轻轻落地。每个人的18岁都被描述得像是一份上苍给予的最完美的礼物,像一份硬塞给你的礼物,这份礼物叫作成长。而且由不得选择,想要或者不要,礼物来了,便要双手接过。前几天,很好的朋友拜托我写一封献给她成人礼的信,一篇寄语,我迟迟没有下笔,根本不知道写些什么。不过是相同的年纪,谈何寄语,现在想想不能说单单写给她,是给我们。这封信其中一段甚至几年前我就已写下,从未认真考虑过,或许现在拿出来才有一番意识和感悟。

我是这样写的:我们已经不小,有自己想要走的路,想要做的事儿。开始学习想象中的“百毒不侵”,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希望都可以迎刃而解。要学会与人为善,不要要求别人必须对自己如何如何好,但是对那些爱你的人好一点,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对爱情留个憧憬,也许会随着时间迁移出现变化,但我希望我只会对一个人说我爱你,这样很美,我很向往。要学会对自己好些。很多事情,其实事后想想,并不至于让你自暴自弃、伤心欲绝。所以要开心些,别为难自己,也别太强迫自己,今天的我们也许还能有那么些机会去随性几回。别让自己过得太辛苦。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看清世事,无愧于心。可以孤单,但不可以孤独;可以寂寞,但不可以空虚;可以消沉,但不可以堕落;可以失望,但不可以放弃。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人生大抵不过如此,我18岁,前路漫长,我还有激情,有奋斗,有时间,有爱,有期待。

18岁,我回到了北京。捡拾起自身遗忘的点点滴滴,不是修行胜似修行。

上一篇:走进“共和” 下一篇: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启程2015,国粹梦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