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育性资源的开发

时间:2022-04-20 07:53:54

浅谈小学英语教育性资源的开发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可见,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渗透和贯穿德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科书资源、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德育工作打好基础

1.教师要在道德标杆上树立一个“范”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教师必须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勤奋探索、踏实工作。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对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勤”,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在知识上要追求“博”,要掌握广博的知识,为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授新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You should obey the rules”时,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上课、交作业,但是教师自己要做到按时上课、下课,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知识渊博、教法灵活的教师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上来。事实上许多成功的英语教师都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看成是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第一步。

2.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形成完美人格。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向榜样学习,学生容易受到熏陶、感染和启发。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英语教师流利的英语、对待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上课铃响了,教师说一句:“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学生们响亮地回答:“Good morning,Miss/Mr….”天气冷了,教师叮嘱学生:“It’s cold today, you’d better put on your coat.”学生也会感激地说:“Thank you!”身边的小伙伴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激励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的学生身上也许具有创新精神;调皮懒惰的学生身上也许具有热爱集体的好品质。教师要对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并倡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

3.巧妙地运用评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师的一句“Good!You are clever!”让受到表扬的学生受到激励,下次会争取表现得更好; “Don’t worry about it.Try it again! ”会使这个学生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放弃,不言败。正面评价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挫折与挑战。

4.教师要不断学习,结合教科书内容补充教育材料。

在学完教科书单元内容后, 教师可寻找一些相关的补充读物进行教学。如为了让三年级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在学完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What colour is it? ”后,可补充故事“The angle”。教师身穿天使的服装,扮演拥有魔法的小天使,在森林里遇到一些小动物,帮助它们回到色彩世界。进行基于课文内容的补充故事教学,可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启示,懂得在生活中要乐于帮助别人的道理。

二、充分挖掘教科书资源,对学生实施德育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科书内容,结合语言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德育,实现教育无痕渗透、无痕育人的功能。

1.通过日常用语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受到德育的熏陶和培养。例如:“How are you?”“Good morning!”“Hello!”“I am sorry!”“Excuse me!”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这样不但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也使学生们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改掉见到教师、客人不打招呼,或因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口角的坏习惯,让校园内外遍开文明之花。

2.利用情景对话,对学生进行德育。

教科书中的情景对话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情景对话,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教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话内容为:“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China.”我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地图及国旗,This is our motherland―China. 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让学生观看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获得金牌时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当教师问:“Where are you from?”时,学生们自豪地回答:“I am from China.”然后反复练习对话,学生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升华。又如教授五年级上册第30课,结合授课时间是感恩节前夕的情况,将所要学习的新词umbrella, mirror, belt, mop,设计成感谢父母的爱,给父母买些礼物。如下雨天或阳光太强的时候希望妈妈带上伞,为父亲买个皮带感谢父亲等。教学此课,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问学生:“Is your mother kind?”多数学生回答:“Yes, she is. ”但当班上一个男孩说:“No, she isn’t. ”时,教师马上追问“Why? Your mother cooks food and washes your clothes for you every day.Your mother isn’t kind? ”学生马上改口说:“Yes, she is kind. ”结合教授五年级下册第35课,Kate生病了,同学们去看望她,送给她礼物并帮她补课。通过教师示范对话,学生看到教师对生病的学生关心的眼神、亲切的问候,学生表演对话时也纷纷模仿。令人欣慰的是:从那以后,哪位学生生病了,都会收到同学问候的卡片,成绩优异的学生还会主动帮助生病的同学补课。

3.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现在学校德育的现状是教师往往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而容易忽略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如果教师能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德育于其中,将会事半功倍。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简单,如果在课堂上设计多种活动,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好品质,使他们懂得如何获得并珍惜集体荣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大量活动:词语接龙,幸运大转盘,歌曲比赛,我是小画家,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他们会积极参加,全心投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4.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正确引导,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发生蕴含教育契机的事情,关键是教师要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契机,将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如在教学tiger, lion, panda, elephant这些有关动物的单词时,单纯地传授知识,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可以结合句型I like…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同时向学生介绍哪些动物由于环境日趋恶劣而濒临灭绝,倡导学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又如在教授有关职业的内容时,让学生说出长大后要干什么职业,让学生说出什么职业对人类贡献最大,教师可举一些例子,如科学家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航天科学家的努力成果使中国的科技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等,这些真实典型的实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学生们说出的职业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种职业都是重要的,社会需要每一种职业的人。记得课上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一个学生站起来,拿着自己父母的照片,自豪地介绍给其他同学:“This is my father. He’s a teacher. This is my mother. She’s a doctor.”由于班上有的学生的家长是农民,他们听了这个学生的介绍后投去了羡慕的目光,然后偷偷藏起了自己的照片,不愿意介绍自己父母的职业,教室里安静下来。这时教师拿出自己父亲的照片说:“My father is a farmer. I love him very much.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者都是光荣的,值得我们尊重的。”学生深受教育,开始拿出照片介绍:“My father is a farmer.”“My mother is a cleaner.”只要教师处处留心,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教育契机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抓住学生的情感,小学英语教学就会开辟出一片思想教育的新天地。

教师可以在课外结合节日搞些活动,到了母亲节时,教师提议为母亲献爱心,帮妈妈做家务,向妈妈问候:“Happy Mother’s Day!”圣诞节或是新年的时候,让学生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制作小贺卡,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热情高涨,德育效果良好。

总之,小学英语学科的德育要根据教科书的具体内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准确把握智育与德育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双重收获,让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的栋梁之材。

上一篇:中小学阅读能力测试的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