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该不该与能不能找广东要水钱?

时间:2022-04-20 05:48:43

2006年广东全省GDP近2.5万亿,贵州是2200亿,相差10倍,千里大调水,却是贵州无条件支援广东。

这件事,说起来显得有点乘人之危。但好像越是有这种困扰,事情也才越是值得一说。

因贵州商会的选项,我与一位贵州籍房地产企业家,在联谊时讨论起广东为什么富、贵州为什么穷。期间,无意中谈起广东珠江出现咸潮,引发淡水荒,最后是“一声令下”,上游贵州放水,解决了珠江沿线城市供水危机的事。这位朋友是贵州省政协委员,他说如此放水,利益机制模糊,很想起草一个要求收钱放水的提案提交两会。在他看来这种无偿放水,深化了贫富差距。

我查阅了新华社有关此事的全部报道。2004年冬至2005年春,连续的干旱缺水,导致海水从珠江入海口开始向珠江倒灌,咸潮一个劲地往上溯,澳门、珠海、中山、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水厂的取水口相继被纳入“咸界”,库存淡水日渐耗尽,苦涩的咸水流入千家万户、流入厂矿企业、工地,孩子们已不愿喝这种有味的水。

广东是一个富水大省,境内有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条河流。往年遇有咸潮也曾在省内调水压咸,但这一次却“揭不开锅”。干旱、污染,东江三大水库蓄水量能够确保香港、深圳、惠州已属不易。找水只能到珠江上游。于是,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提出到广西、贵州交界处天生桥水电站调水的申请方案,经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并授权珠水委具体组织和实施调度,一场史无前例的千里大调水巍巍壮观地展开。从2005年1月17日上午开始,历时28天,江水以不小于250立方米每秒高强度放下,全程1336公里,经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沿线多个水利水电枢纽,耗资1700多万元,总计调水8.43亿立方米,确保了珠三角的淡水供应。为1500万人解决了饮用水困难,促进了流域整体统一管理,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可持续供水的问题。

首先,珠江缺水是在东部快速发展,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发生的。珠江两岸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剧,虽颁布了相关法令,但过量采挖河砂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珠三角近十年采砂总量约7至10亿吨,相当于珠江三角洲50年沉积的砂量,破坏了珠江河床。其二,是经济活动与人口迅速增加,用水量剧增。珠三角水资源消耗水平、万元产值耗水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用水量早已由1980年的9.5亿立方米猛增到现在的100多亿立方米。供水捉襟见肘,必然会加大对上游水资源的依赖。

问题是在补偿机制缺位的情况下,上游凭什么要保持环境生态无限供给水资源?贫富差距,导致西部比东部更迷信赶超型组织经济增长,热衷复制下游的发展模式。这种复制包括粗放式的消耗资源以及制造水资源的污染等。2006年5月24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说,威胁三峡库区水质的废水主要是污染物排放占75%,化学需氧量占80%以上,都是由上游的嘉陵江、沱江、乌江水质污染造成的。

我最近在研读区域经济学与地理经济学时发现:流域经济,是可以采取补偿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保护与发达地区利益的矛盾的。比如,2005年11月,中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污染了松花江及下游俄罗斯境内河流。我国政府向俄罗斯派出专家、提供设备、进行了国际赔付。相形之下是我国区域经济内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补偿与共享机制。它导致利益机制反向激励。2006年广东全省GDP近2.5万亿,贵州是2200亿,相差10倍,千里大调水,却是贵州无条件支援广东。难怪那位企业家会质疑这种做法,认为无偿调水掩盖了对上游贫困地区利益的尊重。

危机攻关时刻,不见钱不放水,无异于无道医生“割开肚皮要红包”,把矛盾转化成的讹诈。广东发展,给中央财政提供了大量税收,中央也早就开始对西部实行了转移支付。但这还不够,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发展,更要考虑贫困地区的诉求,区域经济需要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在谋取双赢的原则下,先止住差距扩大,再考虑缩小,而不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马太效应”恶性循环。补偿机制,其实只是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因为,那将抛弃单纯GDP导向的形而上学,使区域经济发展在利益、环境上兼容兼顾。

8.43亿立方米天然优质水,如以广东城市居民用水的价格计算,其价值肯定是一个不算小的数字。对口帮扶中,我们常听到对贵州的援助是多少千万乃至上亿元人民币,但无偿放一次水就相当贫困地区输出环境利益与东部慈善性扶贫之间的一个对冲。也只说明,我们渴望的“共同富裕”还停留在政治理念阶段,还需要找出科学的统筹兼顾的可行路径。其实东部现在已有能力激励西部实施输出优质环境产品的发展战略,共建美丽家园。

上一篇:掠过肌肤的清凉滋味 下一篇:安顺府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