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品行不良的成因和矫正

时间:2022-04-20 11:43:43

浅谈学生品行不良的成因和矫正

学生品行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中,尽管只发生在少部分学生身上,但是,矫正这些学生的不良品行,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德育工作也有重大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实施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

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原因

(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1、社会的不良影响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的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的社会风尚主流是好的积极的,但整个社会的内容物是错综复杂的,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是造成学生品行不良的社会原因。

2、家庭的教育不当

学生从小生活在家庭里,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的形成。在这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养而不教,重养轻教。有些父母只重视充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则推说工作忙、时间紧、化水平低,有的就直接说教育是学校老师的工作,推卸自己的责任,使家教留下缺口。

(2)宽严失度,方法不当。一些家庭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原则和方法,出现种种偏失,或者管教不严,错把纵容当爱护;或者管教过严,错把粗暴当严教,有的家庭这两种偏失还会交替出现。这些做法,使他们的子女没有一种稳定安全感,疏远父母,甚至脱离家庭,造成严重后果。

(3)缺乏一致,互相抵消。有些父母对子女道德要求不一致。一个要求宽,一个要求严,一个说好,一个说坏。甚至当者子女针锋相对,意见相左,教育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言行不一致,要求子女是一个论调,自己做的又是另一套。在这种矛盾中,孩子往往无所适从,对行为标准迷惑不解,极易形成表里不一,这种行为倾向最先体现在家庭中和学校中的品行偏失。

3、学校的某些教育缺陷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教育是学生的品德培养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工作上的缺陷,教育方法上的不当,都可能防碍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而造成学生不良品行的蔓延和恶化。在这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有的教育实施者不能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品行不良的学生另类视之,教育效果差。

(2)还有的教师仅强调、看重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互不配合,各行其是,削弱甚至抵消了正面教育的作用。

(二)学生品行不良的主观原因

1、在道德观念上的错误认识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在品行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认识还不明确,不稳定,而且缺乏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不能明辨是非,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周围社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就极容易形成一些糊涂的错误认识。

2、明显的意志薄弱

品行不良的学生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不能用理智克服不合理的欲望。例如,有的学生明知打架斗殴是错误行为,但是由于意志薄弱,正确的认识不能见诸于行动,就屡屡出现“明知故范”。

3、不良习惯

一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开始可能是偶然的,但是在它侥幸得逞后,这种不良行为就和自己的欲望发生了联系。经过多次重复,就形成了习惯。坏习惯一经形成,就会使学生不知不觉的经常重复的采取类似的行为,继而便形成了一种他们自然的行为状态,于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产生不良品行的内部因素。

二、矫正不良品行的心理依据

(一)培养深厚的师生情感

犯错误的学生,担心别人的指责和冷眼,对周围的人怀有“戒心”。有一些情况下,他们会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是故意在整治他,对老师抱有躲避、顶撞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急于求成,马上给予严厉的斥责,可能就会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僵持对峙。要想使这些学生有所转化,就要以培养深厚的情感入手,亲近他们,关心他们。长期坚持,他们会接受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教导,此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培养正确的道德认识

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培养正确的道德认识的重要一环。品行不良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产生错误动机时不能知其错而自觉抑制。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就要进行道德认识的教育,使他们产生对不良行为的不满和否定,对正确行为的满意和赞赏。

(三)保护、利用学生的自尊心

品行不良的学生既有自卑感,也有自尊心,两者错综交织在一起。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会出现抵制态度。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行,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也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

(四)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措施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既要注意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不能一勺儿烩,一刀切,将不同的学生同样看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智育、德育并举。我们要用心地去观察、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籍此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打开他们的心扉,促使工作有效进行。

上一篇: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索 下一篇:拓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