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社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0 11:35:58

少儿社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现状

1、少先队作为广大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少先队组织历来注重少年儿童的独立自主和实践创新,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个性——“少先队的自动化”。其作为少先队的“灵魂”体现在少先队工作的方方面面。

2、少先队的社团文化作为少先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扩大了他们的求知领域、增加了他们的交友范围、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少先队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健康向上、正面引导的作用。它体现了不同学校、不同发展状况的少先队各自的特色,开发少先队的社团文化是少先队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3、少儿科学院是我们月浦新村小学少先队的社团。自年成立至今,已从发展、壮大并逐步走向了成熟。学校少先队也通过长期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少先队科普系列活动的探索》、《少先队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开辟少先队科技活动网络阵地的探索——构建网上少科院》、《信息技术支持下“绿色育人”模式的探索》、《少先队主题人文环境创建对实现少年儿童自主教育辐射的研究》等。这些课题的研究都是围绕着学校少先队的社团——少儿科学院的活动展开的,对各个发展阶段都起着“总结——反思——提升——发展”的作用。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

1、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是少先队自身建设的需要。

少先队在长期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昂扬向上的、自主自动的少先队文化。社团文化是少先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了各校少先队的特色,属于少先队的特色文化范畴。社团文化作为凝聚少年儿童的重要力量和激励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体现着新世纪、新阶段少先队发展的要求,实现着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目标。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建设是少先队完善组织机制,突显自我管理,实践自主生活的需要。

2、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是实现“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教育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这一具有导向性意义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将“文化”置于教育发展的空前高度,视之为教育灵魂的所在。作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少先队社团文化也散发着独特的塑造教育灵魂的魅力,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建设具有体现本区特色的现实意义。

3、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是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校少先队的社团——少儿科学院是顺应“科技教育是一项基本校策”而于年成立的。十多年来,少先队一直以“科学普及”为目标,实现社团活动的自动化建设。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中,已基本形成了相关的“模式”、“机制”等,但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提升。因此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对学校少先队社团文化作一个全面的反思与提炼,为形成校本特色的少先队文化理顺思绪。

二、课题研究组织:

(一)顾问指导组织:

1、进修学院:本课题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将聘请区进修学院科研室、德育室的专家对我们的研究过程进行专业指导,及时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困惑、难点加以解决。

2、区少工委、区少科站:本课题有许多方面涉及到少先队的科技活动,因此将聘请区少工委、区少科站对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的科技活动进行指导。

(二)研究实施组织:学校确立了以大队部、德育室、科技室、科研室为核心力量的研究组织,将分工合作进行本课题的实施。

三、课题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来创建以“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少先队社团文化环境,构建以“自动化”为目标的少科院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探索以“全童性”为宗旨的少儿科学院社团的活动模式,并进行科学品质培养的个案研究。

四、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通过四个层面对学校少先队社团——少儿科学院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这四个层面分别是:环境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活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本课题从以上四个方面,以不同的角度对学校少先队的社团文化进行研究实践。

(一)进行环境文化层面的研究:创建以“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学校少先队社团文化环境。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1、少先队的标志性环境建设:学校“领巾苑”的创建。

2、围绕少科院活动的“五园两线”的规划与创建。

3、开辟学科探究的网络环境:网上少科院的创建与发展。

(二)进行制度文化层面的研究:构建以“自动化”为目标的少儿科学院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1、规范少科院的三大组织机构:顾问机构、辅导机构、行政机构。

2、与快乐中队建设相结合,完善少科院小分院的建设。

3、建立少儿科学院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

(三)进行活动文化层面的研究:探索以“全童性”为宗旨的少儿科学院社团的活动模式。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1、探索少科院与网上少科院活动的交互方式。

2、探索网上少科院科学探究活动的操作模式。

3、研究辅导员组织活动的行为对策。

(四)进行精神文化层面的研究:进行科学品质培养的个案研究。主要开展以下两方面内容的研究:

1、队员成长的个案研究。

2、科学品质培养的活动个案研究。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从年9月开始正式启动实施,至年9月完成结题报告和课题相关的成果。主要研究过程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年9月——12月)

(1)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已作的一些研究

(2)修改课题研究设计方案

(3)组织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估

(4)组织群体和个体的专题学习、交流,完成相关的研究综述

2、实施阶段:(年2月——年2月)

(1)制订阶段研究计划及实施细则

(2)创建以“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少先队社团文化环境

(3)构建以“自动化”为目标的少科院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

(4)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汇报

(5)探索少儿科学院社团的活动模式

(6)进行“全童性”为宗旨的科学品质培养的个案研究。

3、总结阶段:(年3月——6月)

(1)收集、归纳、调整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及专家鉴定

(4)修改研究报告,编撰研究的相关成果

六、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实施的特点和研究的实际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将涉及到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不同的、多样的研究手段更好地实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七、研究条件:

1、学校少先队通过长期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积累了实践经验和大量的第一手信息资源。如:《少先队科普系列活动的探索》、《少先队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开辟少先队科技活动网络阵地的探索——构建网上少科院》、《信息技术支持下“绿色育人”模式的探索》、《少先队主题人文环境创建对实现少年儿童自主教育辐射的研究》等。

2、研究的主要成员均参加过相关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其中包括市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沈文文副校长、多篇论文获奖的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王燕平老师、区十佳科技总辅导员顾海滨老师和长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并多次获奖的少科院辅导员赵金老师等。强大的研究队伍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人力资源保障。

3、学校以科学教育为抓手,少先队坚持十多年开设少儿科学院社团活动,以“自动化管理”和“普及教育”为目标,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宣传科普知识、普及科学活动、启蒙科学志向,是少先队的窗口学校之一。这些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4、区少先队的科研意识较强,科研能力进步较快,区科研室为基层少先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的指导,确保了学校少先队科研工作的稳步推进。

八、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学校少先队社团文化建设的全面提升,最终形成的成果有:

1、研究主报告

2、“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少先队社团文化环境

3、少科院分院建设个案

4、辅导员组织活动的辅导个案

5、与科学品质培养相关的活动方案

6、队员成长的个案

7、《新少儿科学院章程》

上一篇: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分析论文 下一篇:证券内核制度发行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