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2022-04-20 07:17:16

企业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其影响也在一步步地扩大,从金融业到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企业如何才能熬过这次危机的“寒冬”,如何管理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将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人才;金融危机;企业;策略

说起金融危机大家都应该不陌生了,有很多大公司有的采取了降薪的举动和取消经贴的举动,有的公司则是采取了裁员的方式弄的员工都惶惶不安的,找工作也是难上加难,那企业面对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才可以挽救金融危机呢。面对金融危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措施。针对金融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据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新近对中国职业经理人所做的一次调查表明,在“困扰中国职业经理人的10大管理难题”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和留住人才。企业让员工明白的是每天不再是混混日子,等8小时下班的10号等着发工资了,而是要努力工作才能继续留在这个岗位上面。可见。在金融危机之下,企业要的不是混混日子等下班的人。而是要一个可以真正为公司服务的人才。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

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都不够。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为必要。

2、人力资源管理更复杂。

企业,行业分布广,地域性强。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高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企业,员工是多样和多层次的。企业经营中,有高层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公关人员,技术人员,还有大量生产经营一线的工人,由于企业资源有限,不同员工的资历和接受培训的时限和机会有显著的差异。由此共同构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复杂性。

二、企业采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薪酬预算

中小企业首先要控制运营成本。运营成本不但要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实施有效控制,当业绩增长放缓,销售业绩下滑,为了安全度过经济环境低迷的经济周期,保证利润不下滑,企业所采用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在成本控制上寻找压缩空间。而成本控制中,削减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也是重要的对策之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应该对已经完成的2009年薪酬预算进行一定的调整。各中小企业应该根据本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企业绩效,对薪酬预算进行适应的调整。根据调查,经济放缓对大多数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尤其表现在在汽车,半导体,电子和制造业的企业。而内向型企业有受影响但影响较前者轻。

2、短期激励

尽管针对危机调整公司薪酬结构方案能有效降低成本,但并不是对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适用,因为需要考虑员工情绪等更多的因素。

所以中小企业也可以采取行动,设计和实行更能体现以绩效为导向的奖金分配方法。即通过增加变动奖金收入的比例,调整固定现金的比例,从而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把企业经营业绩受危机影响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点。同时,企业还可以选择减少奖金预算总额的方式,削减奖金总额规模。有些企业通过增加绩效考核周期的频度,全面加强业绩监控,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人才管理

受危机影响较重的有些中小企业不仅仅是出口量下降,甚至有些出现停产半停产的状态。所以这些中小企业要正视困境,进行裁员。在困境面前,裁员是非常有效的做法,由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更是无可非议。在订单缺乏,开机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保留过多的人员无疑是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任何企业都很难独善其身,而应对金融危机之道,对每一家企业都应该是一堂至关重要的“必修课”。应对金融危机,首先需要我们沉着冷静理智,危难中也有机遇。以下的八条策略对企业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乃至其他任何危机都十分有效,任何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并有效实施这些策略!

1.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企业需要狠抓职业化建设

与那些把“裁员”视为应对危机法宝的企业相比,选择“培训员工”显得更高明,更积极,更富远见。而“培训员工”的重中之重,无疑就是“职业化培训”。企业的职业化建设,经理人和员工的职业化塑造,这是中国企业未来管理与发展的真正核心!

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不同的管理专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进入21世纪,应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无论是经理人,还是员工,职业化程度普遍不足。这是中国人力资源现状非常明显的事实,也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大问题。

很多人认为,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金融危机、执行力缺失或者战略模糊。实际上,危机应对也好,加强执行也好,规划战略也罢,都非常重要,不过,目前并不能真正解决困扰中国企业的核心难题――诸如,应对危机能力不足、整体效率和效益不佳、缺少国际竞争力等等!它们都是我国企业的问题,但它们都不是我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外部市场需求大幅减弱,对制造业影响首当其冲。日前在天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制造业管理论坛中,参会企业代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制造业企业不应过多抱怨外部环境,而更需要“积极自救”的思维模式。面对危机积极反思企业问题,迅速做出战略调整;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同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获得拓展发展新空间。

危机背后意味着机遇。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分析,在这次危机中,优秀的企业能够快速抓住危机背后的机遇,其中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机会以及由危机造成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首先,国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出台了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一方面缓解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为企业打开了市场。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不景气,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全球制造业将重新布局,在生存和利润的压力下,西方国家制造业将加速向亚太新兴市场转移,这势必推进中国产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结构的优化。

国家拉动内需增加投资的政策,更多地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从生产型增值税调整到消费型增值税后,以前企业投资好的设备资金负担较大,现在税收可以抵扣一部分成本,这样企业投资的意愿加大。另外,农村市场为最近我国发展重点,农村市场发展需要很多生产材料,我们企业的很多产品在农村改造中打开市场。拉动内需政策支持毫无疑问会加大企业投资的力度,我们可以从国外将生产线快速移到中国,同时将核心业务研发中心的总部移到中国,推进核心技术的转移也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此次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不容乐观,尤其是当今的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的整体经济起伏全面接轨.这也使得中国中小企业需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备来加以应对.然而危机同时给企业也带来许多机遇,对于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并深谙企业经营之道的公司,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调整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定会转危为机。

【参考文献】

陈善才;企业软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范例[J];2007年02期;97-98

渝人;金融危机与企业素质[J];1999年01期;12

苏方国;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8期;83-84

上一篇:食监局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通知 下一篇:物流现代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