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语\英语之间的共核与异核现象

时间:2022-04-20 02:25:53

谈汉语\英语之间的共核与异核现象

内容摘要: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共核与异核现象,共核与异核现象是语言之间的普遍现象。随着中国和英语国家交流的增多,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共同点也越来越多。文章认为在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交流中,与英语相比,汉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为了提高汉语的独立地位,在汉译英过程中应较多地使用异化译法,把中国的文化和思维习惯译介到英语国家,在交流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保持汉语的独立性,避免汉语文化成为英语文化的附庸。。

关键词:共核 异核 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共核

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共核与异核现象,这也是语言之间的普遍规律。世界上的语言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各种语言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共同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说话习惯也存在着共性。比如,希特勒说过,谎言重复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与中国的谚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异曲同工。这两个说法之间就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思维方法,汉语文化和德语文化有着共同点。汉语与英语之间也存在着一些重合点。甚至,汉、英、法三种语言之间都存在着共通之处。

For example, in a content-focused text a metaphor may be considered as translated quite adequately if it is represent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by an expression of the same semantic value although not by metaphor or a comparable image. A form-focused text, however, would demand that whether the metaphor be traditional or a new creation by the author, it should be represent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by an equally idiomatic metaphor of similar value or significance, 85 whether a traditional one is available or a new one must be created. This demand is not as difficult as it would seem to be at first sight.(Reiss 2004:59)

Reiss 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些比喻意义相同的说法,并在注释中举出了一个例子“Quel bon vent vous amène! (What good wind brings you here!)”。实际上汉语中也有这样的说法:什么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英语中有“free lunch”,汉语中有“免费的午餐”。 英语中有“eat one's words”,汉语中有“收回前言,收回说过的话”。英语中有“waste somebody”,汉语中有“废了他,干掉他”。中国人说“人死如灯灭”,英国人在纪念黛安娜的歌曲中也有“The candle burned out long before”。中国人说归西,英语国家的人说“go west”。英语中有“pantomime”,汉语中有“哑剧”。这是英语和汉语之中共通的东西。不同国家的人虽然是生活在不同区域,但受着同样的自然规律的制约,有着同样的生理结构,因此,彼此之间难免会存在着相通的东西。

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的区别:异核

但是,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的更多的是区别。在一种语言的内部,方言和方言之间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区别。中国北方方言区的人一般都不知道“内涝”这个词。这是地域差别导致的语言差别。简单地说,内涝并不是河水决堤泛滥引起的,而是雨水在低洼的地带造成的。中国北方方言区一般干旱少雨,基本很少形成内涝,也就无从形成“内涝”这个概念。

甚至同一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的变异。比如,《水浒》故事发生在宋朝。《水浒》的“炊饼”就是现在的“馒头”,而“馒头”就是现在的“包子”,“汤”则是现在的“热水”。相同的汉字在不同的时代却指代不同的内容。

汉语和英语并不同根同源,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是次要的,而区别则是主要的。汉语和英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习惯不同引发的区别

饮食习惯的不同在词汇方面的体现尤为突出。英语中有beef(牛肉)、mutton(羊肉)、pork(猪肉),却没有“狗肉”的对应词,因为英语国家的国民不吃狗肉,也就形不成“狗肉”这个概念。英语中是hot potato(烫土豆),而汉语中是“烫红薯”。而且,很多中餐菜名,西餐菜名的翻译也是相当困难的,难就难在饮食习惯不同,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现成的对应词,不同人翻译的同一个菜名也就难免千差万别。

(二)不同引发的区别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人认为人有original sin(原罪)。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原罪”为何物,汉语里也没有这个词汇。直至今日,“原罪”这种宗教产物还是汉语里的生僻词。

(三)人际关系、家庭与宗族观念不同引发的区别

在列举三个人的时候,汉语中的顺序:你、我、他(她、它)。英语中的顺序:你、他、我(她、它)。思维的顺序不同。英语甚至也不同于法语中的顺序:他(她、它)、你、我。

中国人称呼老师是“张老师”、“王老师”等等,而西方人称呼老师则是和称呼先生、女士、小姐等称谓一致,都是Mr Zhang、Mrs Zhang、Miss Zhang、Ms Zhang等等,并没有专门的称呼。英语中的grandchild、grandfather、uncle、aunt,这些词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就不得不具体化,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家族关系的重视。

(四)词汇搭配或使用环境差异引发的区别

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词或者词组,在另一门语言中有着多个对应的词或者词组。比如,汉语里的“防暴”。“防暴警察”是riot police,“防暴任务”是riot duty,这两个词组的“防暴”都是riot;而“防暴枪”是antiriot gun,“防暴”武器antiriot weapon,这两个词组里的“防暴”是antiriot。“音乐流行”就是popular,而“疾病流行”是epidemic。所以汉语里有句说法“流行的不都是好的”。help的汉语意思一般都翻译成“帮助”,而落水的人喊出的help却是“救命”。come on的意思是“来吧,一起来”等。但是,当你在电脑屏幕前急切等待电脑显示信息的时候,come on 的意思就是快点,美国电影“Five Days to Midnight”(《惊魂五天》)中就有这样的镜头。“职业女性”英语中是female professionals(女性专门职业人员),英语和汉语的语序正好相反。

(五)文化空缺引发的区别

mascot在英语中是指能给人带来吉祥的人(或动物、东西)。汉语中只有“吉祥物”一词,没有“吉祥人”、“吉祥动物”。Virgin的意思是“处女、”。汉语大概是受其影响才出现一词的,中国以前只有处女一词,英语中virgin表示“”的意思也是个近期才出现的用法。

“挑花”是中国的一种纺织刺绣方式,没有这种概念的西方人往往把“挑花”看成“桃花”,出现误译。尤利叶・吉姆逊译的老舍作品《二马》(MR. MA(SON――a sojourn in London)中有这样一句话:“There was a new peach-flowered table-cloth on the table and colorful placemats underneath every dish, they were brand new too.”,他将其翻译成“桌上是新挑花的台布,碗碟下面全垫五色的小席垫儿,也全是新的”。

“挑花”不是“桃花”(peach),而是cross-stitch work。英语中cross-stitch work(挑花)是个非常生僻的概念,所以汉学家尤利叶・吉姆逊把“挑花”理解成了“桃花”。另外,汉语中经常习惯使用两个字的词汇,比如“枪毙”英语中没有对应词,只能说execute by shooting。

英语、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比较来说,英语文化对汉语文化影响较大,而汉语文化对英语文化影响却比较小。

(一)英语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以前,汉语用“虽然”引导的从句不放在句末,现在却可以放在句末了,这是因为受到英语的影响,对句子结构方面的影响。比如:我选择了英语专业,虽然我并不喜欢英语。而且有些英语的单词也进入了汉语之中,比如NBA等词语中国人已经耳熟能详,而如果说“美国篮球职业联赛”许多中国人反而比较陌生。中国人以前都说“看病”,现在“看医生”有些中国人也说,就是受了see a doctor的影响。

现在的明星一般都是影视歌“三栖”。如果是fan应该怎么翻译呢?汉语中没有一个统称,只有影迷、歌迷这个具体的说法,这里就有必要造一个词。于是,“粉丝”这个词被赋予了新意,用于统称影迷、歌迷等。比如我是某某的粉丝。你是某某的超级粉丝,说是填补了汉语词汇的一个空白。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等,汉语都受到了英语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汉语的句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大量英语词汇也在汉语中生根发芽。也就是说,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二)汉语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汉语文化对英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词汇方面。比如mahjong, wushu, doufu。而且这些词汇只主要集中在饮食和文体等方面,科技方面的词汇几乎是空白。这表明在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交往中,汉语文化还处于弱势地位。只有为数不多的汉语词汇进入了英语。而在语法等方面,汉语几乎对英语没有影响。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在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交往中,为了维持汉语的独立地位,避免汉语文化沦为英语文化的附庸,应该坚持汉译英过程中的异化翻译原则,保持汉语原文的中国风味。

比如,实的《白鹿原》带有明显的西北地域色彩。西戎的《赖大嫂》,卢新华的《伤痕》则带有明显的当时的时代色彩。这些在翻译过程中都是要考虑的要点。而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中国名著也较为忠实地表现了原汁原味的汉语文化,跟一些较多使用归化翻译的国外汉学家译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结论

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共核与异核现象。随着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的交流,汉语和英语之间也出现了较多的共性。但在交流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保持汉语的独立性,避免汉语文化成为英语文化的附庸。

参考文献:

1.Bassnett,Susan & Lefevere,André.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2.Nida,Eugene A.& Taber,Charles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Reiss,Katharina(translated by Erroll F. Rhodes).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Tymoczko,Maria.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5.Venuti,Lawrence.ed.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2

6.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7.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8.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

9.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老舍著,尤利叶・吉姆逊译.二马(MR.MA(SON―a sojourn in London)[M].外文出版社,2001

11.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2.孙迎春.“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

13.熊兵.美国解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

14.张文喜.自我的建构与解构[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5.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楚立峰,工作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位硕士,职称:讲师。

上一篇:西安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模式选择与... 下一篇:花拳绣腿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