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学生优良情商的培养

时间:2022-04-19 05:47:09

历史教学与学生优良情商的培养

摘要:情商就是非智力因素。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情商决定人生成功的80%。本文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历史中的作用,探讨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4-01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具有优良的天质,具有聪明的头脑。但是不是有了聪明的头脑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呢?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类的任何智慧行为,归结起来都有两种心理因素参与:一种是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的智力因素;一种是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1.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与作用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以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习惯、性格等等。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时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的高涨与低落,感情的丰富与贫乏,动机的明显与模糊,意志的坚强与薄弱等,都影响着学生智能的发展,成为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消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导致学生智能的衰退、思维的萎缩,造成学生学业的困难;而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则会促进学生认知的活跃、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业。古人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不是不会做,是不肯去做。"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了。"不为"则无以成才。其实,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即使是有十分天资的人,也必须加以十分的努力,才能使其天资充分得到发展。一个人,如果连一分勤奋也没有,他的天资再高也等于零,他注定不能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的结构系统是由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三者构成的。长期以来,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表明: 人生的成就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而80%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其中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重要位置。

2.激发学习动机是正向培养的前提

2.1要设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如讲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会激起学生向先人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讲述怀着为中华屈起而读书的信念,远涉重洋赴法留学,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学习科学知识追求救国真理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向前人学习立大志、做大事、不畏难、不怕苦的崇高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2.2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新颖的方法。新异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可以引起学生新的探索,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教学中,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会使学生对你所给予的知识感到新奇,从而产生急于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的愿望,才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更高的求知欲。

3.努力激发与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分析,兴趣是学生认识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现象等的思维活动和感情上的显著倾向。它发生于动机,伴随于行动过程,落实在行为的满足上。它使学生内心向着所展示的方向和目的物去接近,去追求、探索和钻研。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关系到能否学好历史这门课,而且还十分密切地关系到潜在着的许多复杂物质以及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兴趣可采用故事法、诱导法、展示法等多种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崭新的手段--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了更佳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形式新颖,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展现历史史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等器官的活动。学生置身于一个由音、像、文字组成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到所给予的历史场景带来的心灵震撼,从而对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教师通过这种集视、听、触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4.利用历史知识的内涵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应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时候,总是带有一定的态度:或喜欢或讨厌,或崇敬或鄙视。积极的情感可以焕发惊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掘历史知识中的情感因素,给学生以爱憎分明的情感熏陶。

意志是人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一个人的坚决、勇敢、自制和主动性等意志品质往往会表现在为达到既定目标所克服的困难上。如果一个人的意志比较薄弱,就会在困难面前显得懦弱、犹豫、颓丧、胆怯,不敢与困难作斗争,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教学中,选好历史知识与意志品质教育的结合点,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如在讲述郑和下西洋时,适当突出郑和下西洋时遇到的困难,强化郑和战胜困难的经过,使学生明白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实质。让学生懂得凡要取得有价值的成就,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总之,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在生活和实践中进行。历史教学应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锤炼意志、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