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本的解读方法探析

时间:2022-04-19 02:50:43

文言文文本的解读方法探析

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反应、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文言文文本作为文学文本的一部分,因为其书写语言与存在环境的历史性,一直以来,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对文本解读不够,再加上对近年来所倡导的解读多元化理念认识不到位,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刻意追求解读的新奇性而脱离了文本的本体;解读过程中学生“自主有余”而“引导不足”,导致“浅读”、“误读”;无法正视文本的历史地位而有意颠覆经典等现象。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的这句话用“死角”、“世袭领地”、“春风不度玉门关”几个词来形象地说明了推进文言文教学的艰难,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文言文文本解读又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对文言文文本进行解读才能称得上是科学有效呢?笔者认为要在两个方面入手,即历史的视角和现代的理念。

一、解读者要唤回或唤起对文言文文本的“敬畏心”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言。”对于孔子的这番话,有的学者认为,孔子及其整理、创作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化的内核,正在于他极其广博深厚的“文化心态”――“畏”心理,所以他“作”了如此多,却依然说自己“述而不作”。这其中当然包含了孔子对他者的认同,但首先包含的是对他者的尊重、敬重。

我们今天讲现代意识,讲平等。若没有对他者的尊重、敬重,没有对他者的认同,何谈平等呢?现代意识中的平等应当含有孔子的这种“敬畏”意识。而有的教师和学生一直无所畏惧,还自认为有现代批判精神,所以敢于以“大无畏”的精神将所有的文章都说得不值一读。尤其是在恶搞风行的今天,求新求异的心态通过各种媒体深刻地影响着解读者,使其丧失了对文本本体的“敬畏心”,何况文言文文本又是历史的产物,在一些人眼里便成了“老古董”,想借“颠覆古文经典”而成名的大有人在,并在网络中拥有为数众多的“拥趸”,这些关注又对解读者是一种外在的鼓励。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争相解读文本,其实是在有意误读文本,既达到了解读的多元化,又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和探究。

所以说,是否拥有“敬畏心”是解读文本的前提。在面对文言文文本时,敬畏心体现在对文言文文本作者和文本本体的尊重上,即便观点有异也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够立足文本,理性地结合文本所处的历史环境对文本进行审视;也只有这样,解读者才能够进入文本,真正地与作者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且,如果解读者是教师的话,只有历史地、理性地去审视文本,去和作者和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才能从文本中出来和学生进行对话,进而引导学生去培养“敬畏心”,端正解读文本的态度,为以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打下基础。

二、解读者要有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以一篇文言文作品为例,解读者不仅要了解有关作者的基本知识,还要了解作者所生活年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作者创作此篇文章的具体情境是怎么样的。只有这样,解读者在解读文言文文本时才能不致于偏离文本本身和文本所处的具体历史情境,才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作者想要通过文本所表达的种种情感,体会此篇文章为什么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保留了下来供后人学习,并在浩瀚如海的古籍典册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应对自如,将文本解读得生动有趣,从而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对文本的解读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便会养成阅读文言文文本的好习惯,即先收集相关资料达到对背景知识的掌握,再细读文本与作者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便是在历史情境中的对话,是真正的平等、理性和科学的对话,当然通过此种途径进行解读所获取的东西也是科学的、理性的和符合文本本身的。

三、解读者需要从文本中走出来,用现念进行二次审视

从晚清至今的百余年是中国发生巨变的百余年,这种巨变不仅表现在生活中,还体在人们的观念中,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观念是集传统的以儒家道义为主体的精神和西方各种思想为一体的,与古人相比,现代人更加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文言文文本作为历史的产物,它所蕴含的精神中也掺杂着那个历史阶段所具有的不好的遗留,比如为今人所诟病的古人的愚忠,要将这些遗留从文本解读的所得中剔出就必须用现代的理念进行二次审视,就必须要求解读者了解现念的内涵。

现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是进行时的,所以它所具有的理念也是进行时的,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各种信息呈爆炸式涌现。所以,作为解读者在吸收现念的时候,还要有一个自觉筛选的过程,到底哪些理念是先进的,是符合当代社会一般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的,这便要求解读者自身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即便已经具备了现代的理念,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又需要解读者具备对现念的控制力,具体说来,在对一篇文言文文本进行解读时,要尊重文本的本体,尊重作者的原始动机,不能全盘接受亦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蓄意曲解。

总之,笔者认为,对于文言文文本的解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文本认知的层面,一个是思想应用的层面。这两个层面不是分离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互相影响的整体,任何一个层次的缺失或偏离都会导致对文本的浅读和误读,而第一个层面是运用历史的视角所要关照的对象,第二个层次是运用现代的理念进行活用的对象。

(李伟 山东滕州市北辛中学 277500)

上一篇:古典诗词情和景的组合方式例说 下一篇:埃莉诺·埃斯特斯和《一百条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