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19 11:52:08

尝试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时代,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一位教育者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新课堂充实改革的精神,淡化传授观念,重在培养学习过程获得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在教学中利用尝试指导是普遍有效而易行的重要途径。下面粗浅的谈一下自己在尝试指导教学中的体会与作法。

一、运用尝试指导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而停留于机械模仿,不会独立思考,这是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以往灌输式的教学下,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课堂上我运用了尝试指导的方法。

尝试只是一种手段,讲讲容易,作起来就很难把握尺寸,这种尝试的最首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以往那种被动的,单纯听讲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可以进行这几项活动,阅读教材或其它书籍,重温某些技能和概念,对实验细致的观察,做些简单的教学实验,对化学问题进行类比,联想或归纳,推演,逐步通过试探或试验,在议论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对教者来说,必须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尝试点和探究点,编成问题。教学过程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磋商,逐步造成这样一种情况,这个问题学生急于想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却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尝试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注意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如我在讲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按以往的教学方法是讲出方法,做演示实验和实验装置的安装及各种注意事项,而现在,运用尝试指导和探究的方法,我首先选择尝试点和探究点,把他们的在原理上,我的做法是先讲解方法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尝试探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知道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探究二氧化猛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在逐步引导学生对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与加热氯酸钾和高猛酸钾制取氧气所用仪器的不同,然后让尝试做实验,来收集氧气,互相合作探究出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实验结束后,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等各种注意事项。然后向学生提出哪种方法有优点,为什么高猛酸钾不用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等问题,学生都能通过尝试实验和合作探究中得到答案。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则把尝试学习所得的知识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像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若想知道怎样制取氧气,就得亲自去尝试探究。根据这种思想组织课堂教学,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以往,我们总是由教师先讲出实验过程,然后进一步加以实验。学生需要做的只是听懂和记住。然后能应用。现在不同了,在课堂里,我们和学生仿佛是探究知识的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充分发挥,效果大不同,由于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我都采用了尝试指导和探究的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广开言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由被动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尝试的学习中牢固的掌握知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科学的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心灵的火花一旦点燃,就会达到意想不到教学效果。

二、尝试的适度

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教学,就必需要求教师转变老关念,提高自身素质,丰富人生阅历,从课堂的指挥着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的、学有所用。教师从当指挥棒的作用,宏观调控

多次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尝试的步子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即第一步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诱使学生引起思索的兴趣,得到一定的锻炼。但不易太难,过难会抑止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开始时尝试的步子可以小一些,再现性因素多一些。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可以逐步加大步子,不断增加创造性因素。开始时由于自己对尝试指导运用不妥,也遇到一定的困难。第一次用这种方法教学时,讲的也是制取氧气这节课。当尝试指导信息传出后,需要收集反馈信息。但情况出乎我意料之外,效果很不好。从课堂反映看,很不理想,不但进度慢,而且定理的发现到证明用的时间长,而导致课堂练的少。下课后,我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学生的反映是:老师,开始时不知道实验目的,后来才知道目的,由此可见,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尝试指导方面方法不得当,再现性较差。因而才能导致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尝试指导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尝试的深浅,难易要适当,要恰到好处,使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能做出回答,即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所谓难度得当,也就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掌握分寸。

以上是自己对尝试指导和探究教学粗浅体会与做法,还是较肤浅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和探讨。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上一篇:当代礼仪与贵族精神 下一篇:如何学习好数学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