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19 08:38:35

浅谈高一学生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

摘要:素质教育下历史课堂实现了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向“教学一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以培养高中学生史料辨析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是史料教学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史料教学;史料辨析能力;历史课堂

G633.51

众所周知,学习、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文字记载、考古发掘、文学作品等史料,研究时必须加以甄别;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题目,史料辨析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高中历史课堂也更加注重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因此,无论从学习了解历史的角度,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现实需求,高中历史课堂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地辨析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那该如何着手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史料辨析能力是实现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初高中的历史教材内容都做了大篇幅的改动,且各地教材版本众多。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高中阶段历史教材为岳麓版本,初中阶段则是北师大版本,同样的历史内容,其详尽度却不一致。

二、高中历史教材编排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史料辨析能力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道:“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 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比较重视史料的编辑,引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以不同的形式穿插于教科书,且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和表格史料,这使得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史料辨析能力是学生适应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要求

众所周知,高一学生由初中向高中的转变过程中,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中考应试要求和高考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高中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明确规定:“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高一学生历史辨析能力培养的策略

高中阶段学生史料辨析能力主要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逐步渗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的。

(一)史料选取原则上应该是先课内,后课外。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新课改下的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在高一两册历史教材中,史料型思考题渗透到每一课,或穿插与课文之中,或置于课后习题部分,许多老师却不善于利用,或当作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或课堂上视乎时间而定的方式。这些史料,是专家学者围绕教材的重难点精心选取的,既不嫌多,更不能少。其典型性和启发性非常贴合教学的需求。与其舍近求远,到处寻找课外史料,还不如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史料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结合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加强学生对重要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史料的选取应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进行史料教学时,所选史料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设置的问题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层次深浅有度,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

(三)精心设置教学各环节,引入相关史料,增强历史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教学的运用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把史料运用到实际的历史教学当中去,有利于增强课堂的历史感、培养学生从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史学思维意识。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导入新课是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四)加强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指导

有效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所学内容主动建构的课堂。教育部倡导的史料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在读懂、读通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更重要了。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批判性分析史料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积累下无以计数的宝贵史料,如《史记》 、《二十四史》 、《后汉书》等文献史料,它们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但是许多文献史料受作者的、阶级立场、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存在主观性的东西,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们必须指导学生去伪存真,采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史料,对可疑之处大胆质疑,最大限度地挖掘史料中的有效信息,以追求史料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史料的使用价值;也有助于学生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养成独立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学段确定课外阅读的类型及书目。通过广泛涉猎历史书籍或者文献材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文献资料接触的越多,信息处理和文字归纳能力就越好,解决材料辨析题能力就越强,那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自然会增强!

3.培B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对历史学习正如汽车的剂,缺少了它,汽车不能运转;历史学习缺少了它,则会变得枯燥无味,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就成了空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很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线。有了兴趣的推动,面对纷繁复杂、晦涩难懂的史学材料,学生不仅不会有畏难情绪,反而会激发他们求知和征服的欲望。其辨析能力及学习成绩渐渐地会更好。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从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去发掘适合的史料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史料的运用拓宽视野。通过对史料的甄别学生学会质疑、敢于批判;在史料的阅读中学生感悟生命,服务现实。唯有如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充满生机的人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年出版 (主编:何成刚 彭禹 夏辉辉 沈为慧 等著)

[2]《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主编:何成刚 张汉林 沈为慧等著)

[3]《历史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主编:何成刚,夏辉辉,张汉林,彭禹等著

[4]《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主编:何成刚、夏辉辉、沈为慧)

上一篇:北京市高职英语教师培训内容研究 下一篇:巧用电子白板 加强听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