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金融作用路径与促进策略

时间:2022-04-19 04:56:53

扩大消费:金融作用路径与促进策略

摘要:为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及时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建立在内需拉动的基础上。投资需求在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启动较快,而消费需求由于财政资金的较少直接介入而启动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必须借助金融手段,依靠金融的推动来扩大消费,进而由消费扩大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金融作用路径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6-0030-04

中图分类号:17822.0

文献标识码:A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为防止经济下滑,各国均采取了经济刺激措施。为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在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建立在内需拉动的基础上。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部分,投资需求在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启动较快,而消费需求由于财政资金的较少直接介入而启动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必须借助金融手段,依靠金融的推动来刺激消费、撬动消费、扩大消费,进而由消费扩大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一、偏低性与滞后性:我国消费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消费增速持续低于GDP增速

近20年,我国最终消费与居民消费年均增速低于GDP年均增速,与此期间世界消费同步或略高于世界GDP增长的基本趋势相悖。据计算,1990-2007年,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长16.68%,而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年均名义增长仅为14.91%和14.42%,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分别低于GDP平均增长1.77和2.26个百分点。进入2000年以后,消费增长低于GDP增长的幅度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消费率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1、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为73.9%,我国的消费率仅为49.9%,我国的消费率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

2、与“标准结构”相比,我国消费率明显低于钱纳里多国模型中的标准值。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收集了101个国家在1950-1970年的资料,采取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消费率和人均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统计规律,称为“标准结构”。从“标准结构”看,在人均GNP为1000美元时,消费率的标准值为76.5%。2003年我国人均GDP(由于人均GNP与人均GDP的数值差距不大,因此一般认为,消费率与人均GDP的关系与上述结论接近)为1090美元,此时我国的消费率为55,4%,低于钱纳里模型中的标准值21.1个百分点。

(三)我国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层次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结构层次越低。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在10%-15%之间,而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78%,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更高达43.02%,远远高出世界主要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水平,说明我国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二、多重性与复杂性:消费发展中的金融作用路径

(一)“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收入增加消费扩大”路径

从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看,不论是绝对收入假说,还是相对收入假说,也不论是持久收入假说,还是生命周期假说,虽然对收入含义的理解不同,但均是以收入为出发点的,均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

经济学告诉我们,收入是经济增长的函数,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形成的。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部门通过便利交易、聚集储蓄、配置资源、管理风险和监督公司五大基本功能,借助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两条路径影响经济增长。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条金融对消费发展的作用路径,即:金融发展一经济增长一收入增加一消费扩大。

(二)“金融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消费倾向提高”路径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绝对地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幅度,即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这一假说下,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在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收入分配公平,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别越大,则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因此,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是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负向的线性关系。Gelor和zeira的两部门路时期模型和BaneIjee和Newman(1993)的三部门模型,这些模型都预言随着金融发展,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收入与财富水平差距将不断缩小,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收入差距越小;一种是金融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倒U字型关系。在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的模型中,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向或反向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字型关系。也就是说,在一国金融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起初会不断恶化,当基尼系数达到一个最大值后拐点出现,其后的收入分配状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我国金融发展已经越过了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了倒U字型的顶部,随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收入分配差距将会不断缩小。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条金融对消费发展的作用路径,即:金融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消费倾向提高。

(三)“金融发展正向预期增强消费增加”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理论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与他的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与他的可以预计的未来收入,即“持久收入”有关。一个人尽管目前收入不高,但如果他预计的未来收入较高,他仍然可以进行较多的购买,其实际上是动用了未来可以预计到的收入用于现期消费。因此,消费者是用他可以支配和预期得到的全部收入来安排现期消费的,一个人的现期消费支出可以大大地超过他的现期收入。所以,消费者的现期消费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而且与消费者对以后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有关,消费者的现期消费与预期收入成正比,与预期支出成反比。因此,收支预期是影响消费的又一重要因素。

金融发展,一方面会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另一方面会通过扩大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覆盖面和保险额的途径,降低居民的支出预期,从而增强了居民的正向预期。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条金融对消费发展的作用路径,即:金融发展正向预期增强消费增加。

(四)“金融资产增加财富增加消费扩大”路径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函数理论认为:个人追求的是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个人的消费函数不仅取决于当期收入的大小,还取决于他拥有的财产。这里的财产不仅包括物质财产如房产等,而且包括金融财产如股票和债券等。

金融资产的增加,也就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成熟和发达的条件下,金融资产更能放大财富效应,从而增加居民消费。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条金融对消费发展的作用路径,即:金融资产增加一财富增加一消费扩大。

(五)“消费信用发达一流动性约束减弱一消费增加”路径

多恩布什的“流动性约束假说”消费函数理论认为:由于现实中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人们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借到钱,他只能消费当前的财富,所以为了保证收入下降时消费不会大幅下降,消费者就会被迫降低当前的消费,增加储蓄,以此来作为对收入下降效应的一种保险。“流动性约束假说”隐含的对消费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消费信用,如果消费信用发达,人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借到钱,流动性约束就会减弱,人们就会增加现期消费。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条金融对消费发展的作用路径,即:消费信用发达一流动性约束减弱_+消费增加。

(六)“利率提高消费减少”路径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利率对于储蓄的作用是正方向的,即利率的提高可以刺激储蓄,抑制消费;利率的降低则抑制储蓄,刺激消费。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条金融对消费发展的作用路径,即:利率提高消费减少。

三、四大原则:金融支持消费的框架与边界

(一)总量上的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将消费率控制在适度区间原则,消费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消费率适度区间的判定,既要考虑处于相近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的平均消费率,又要考虑H.钱纳里“标准结构”消费率的标准值,更要考虑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根据闻潜等(2005)的研究结果,我国消费率的适度区间为63%~68%。

(二)尊重消费结构自身演进规律原则

随着人均GDP和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有其自身的演进规律,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将出现较大变化,并呈一定规律。王楠(2006)对世界17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的居民消费结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规律性特征:(1)食品、衣着类等生存型消费比重下降;(2)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旅游等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上升。

(三)结构上的效率性原则

消费结构的效率性原则是指消费支出结构应尽可能地拉动经济的增长。在消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消费结构,不同的消费结构就会形成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不同需求,而各产业部门的带动度(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所刺激的总产出量)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若消费支出较多地投向了带动度大的产业部门时,此时整个消费结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大,反之拉动作用就小。

(四)可持续消费原则

可持续消费是指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和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可持续消费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原则,代内与代际消费的公平原则。可持续消费要求金融支持消费时,应支持那些对自然资源消耗少的消费品生产和服务,支持那些对环境和生态破坏小的消费品生产和服务。

四、多路径推进:扩大消费的金融促进策略

(一)将充分就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

收入是制约消费的最重要因素,而充分就业又是提高收入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将充分就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而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其中并没有包括充分就业。鉴于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央行应该把扩大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合力,以实现增加就业目标。央行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以及出台某项重大政策措施时,需要考虑对就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在评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时,也应评估货币政策对促进就业所发挥的实际作用。

(二)调整和发挥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

调整充实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将业务扩展到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扶贫等领域,使其在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国家开发银行在消费服务设施方面投入的比重,缓解制约消费的硬环境约束;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保持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和收入差距的适度性。

(三)鼓励非银行性储蓄机构和非储蓄性金融媒介的创建

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主要集中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非银行性融资机构和非储蓄性金融中介的消费信贷几乎没有,而美国在2002年上述两类机构的消费信贷占到了消费信贷总额的56%。美国的非银行性储蓄机构主要有:储蓄放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贷协会等,这些非银行性融资机构应该大胆地吸收到我国的消费服务中来;在美国典型的非储蓄性金融中介主要包括: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投资公司基金、退休信贷基金、人寿灾害保险公司、私人养老基金和金融公司等,以上非储蓄性金融中介与美国广大消费者是紧密相连的,在很大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上述提供消费服务的金融机构我们也要积极借鉴。

(四)积极推进消费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占比在15%~20%,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消费信贷的比重可以提高到30%左右。因此,我国的消费信贷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消费信贷一般期限较长,造成商业银行短存长贷,加大了流动性风险,消费信贷规模的长期扩张会受到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的限制。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进行金融创新来改变这一状况,突破消费信贷发展的流动性约束。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先在美国市场上迅速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域、利率、期限等方式形成证券组合,出售给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SPV),由其将购买的贷款组合经担保和信用增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通过SPV对证券组合采取担

保、保险、评级等信用手段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不仅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还为资本市场创造了新的金融工具,商业银行同时成为最主要的投资者,消费信贷的规模扩张也得以持续。因此,从未来我国消费信贷的长期发展着眼,培育一个健康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是极为重要的。

(五)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消费综合促进效应

资本市场在扩大消费中能够产生以下效应:1、收入效应。完善的资本市场能够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研究表明:10年来,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回报率经通货膨胀调整后仅为0.5%,而同期韩国达到1.8%。如果从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中开发出比银行存款更具吸引力的金融产品,比如共同基金、退休基金和保险,中国居民的实际回报率将达到1%,中国居民的年收益率就将增加100亿美元。2、财富效应。在发达国家,股市的繁荣往往带来财富效应,从而带动消费的增加。虽然我国目前股票市场的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不到10%,但随着股市的发展,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会逐步放大。3、流动性效应。因为股票可以很容易地按完全市场价值出售而收回现金,当消费者持有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相比很多时,他们对财务困难的可能性估计会很低,因而较为乐意去消费。4、预期效应。通过外汇市场的创新,用部分外汇储备弥补社保资金缺口,从而构筑起社会保障安全网,稳定居民支出预期。

(六)发挥保险业在增强居民正向预期中的作用

收支预期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使收支预期趋好的有效措施,而保险业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1、养老保险方面。由于社会基本保险制度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财务困境,寿险公司在减轻社会基本保险负担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人寿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包括固定年金、变额年金、开放式养老基金账户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养老金产品,满足社会多样化和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2、医疗保险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健康保险发展很快,但相对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健康保险承保面窄、服务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风险控制能力弱等方面。保险业应积极配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水平,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3、失业保险方面。在继续完善现有的失业社会保险的同时,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要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大多数的低收入人群,设计出一些保费优惠的基本失业保险险种;还可以推出一些专有失业保险险种,如住房抵押贷款失业险和汽车贷款失业险,投保该险种的贷款人,若是因非自愿原因失业以致收入停顿的,均可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这样,既可以暂时缓解失业后的还款压力,又可以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

上一篇:商业银行人民币做市高业务及其发展策略 下一篇:实施均衡外汇管理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