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融合路径

时间:2022-04-19 12:02:31

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融合路径

体育作为一项以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与训练为主题的中学教学课程,对中学生体育素养和理念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与形式的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项目锻炼的积极性是学校和教师重点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如果能够将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合到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则可以实现文化发展与体育事业发展“双赢”的目标,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课程开设的方式和内容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和提升,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效果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一方面,教师通过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的有效融合,实现了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化和趣味化,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枯燥无味的评价逐步改变;另一方面,通过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将一些内容和技巧通过标准化的动作演示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了体育运动动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提升了体育运动在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效果。这些创新也说明在中学体育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适当地将一些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引入到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可以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一、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积淀,具有丰富且趣味性强的优势,学生对传统文化往往抱着好奇的心态,特别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而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融合恰恰顺应了这样一种需要,为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支撑。具体来说,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引入能够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教学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虽然近年来全国的中学都在尝试和探索新的中学体育课程开展内容和方式,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这主要与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枯燥有关,长期进行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训练会使得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下降,最终对体育课程教学产生厌倦甚至抵触心态。而改变这种现状的最佳方案就是丰富体育教学课程的内容,注重文化知识与体育的双重发展,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乐趣,逐步引导,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体育内涵。例如,一些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一些民族舞、太极拳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项目引入到体育课程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的引入能够提升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

从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来看,对于高素质尤其是全能型人才的需要仍然比较紧迫。而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对人才运动技能和体质的训练,而忽视了对相关策略以及文化知识的传授,导致人才畸形发展,难以满足国家体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正是基于此,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强化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对体育项目进行学习,避免了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认知提升的情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由来、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理论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阅历和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将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促进和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除了要考虑其融合的重要性以外,还要从可行性方面来进行考虑,要根据教学主体的实际能力和需求以及教学理念来进行综合取舍。

(一)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性为其与中学体育教学融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性

传统文化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和习惯积淀,经过代代相传,其所保留的往往是思想精髓和民族内核,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传统文化中经常会感受到体育运动项目背后的文化底蕴,例如足球运动与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各种民族舞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舞蹈形式。这些运动除了具有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功能以外,还会将其中蕴藏的深层次的传统文化作为附加对象加以传承。

(二)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为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为重要依据,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和应用。由于中学生在知识和阅历方面正处于成长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渴望。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恰恰为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教师通过将一些文化性的知识内容融入到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挖掘,能够进一步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促进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丰富。

三、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融合的路径

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内容,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课程开设过程中加以探索和完善,丰富融合的方式和路径,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深入学习的关键,在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的现实情况下,学校体育课程和内容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层次性、多样性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且对体育课程产生畏惧甚至厌倦心态的学生,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文化习俗和典故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认知的好奇心,改变其对体育课程片面的理解,逐步引导其尝试难度系数较低的体育项目,使其“爱”上体育课;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一般且参加体育课程积极性一般的学生,则要注重小组式的教学,让一些积极性高的学生发挥其号召力,带领同学进行学习。

(二)注重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

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所取得的效果可能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程开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对于体育课程来说,教师要突出其“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参与运动的思想,同时,要注意对比赛、竞赛、运动会等多种体育项目开展形式的灵活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技能比赛,让输的学生为大家讲述一些有关体育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比赛意识,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重视教学主体的选择性

在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融合的时候,教师和学生要注意自身教学主体地位的选择。对于一些技能性的内容,一般要以教师的“教”为主,用标准性的动作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一些错误动作导致学生体育训练效果的偏移;而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则宜采用学生的“学”为主,即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与讲解,可以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提前学习与储备,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丰富大家对于体育课程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体育课程进行融合性学习。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强调了对于体育课程内容和方式创新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体育课程内容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性、民族性的产物,在内容、形式以及影响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综合型的体育人才。

作者:黄东海 单位:乌鲁木齐第七十四中学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下一篇:微运动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