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感受

时间:2022-04-18 04:29:22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感受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它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学习文言文,一方面是为了解祖先的生活情景,从中感受古人的情怀,了解我们的过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富有张力与韵律的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下面谈一下我多年来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多读深思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如何读准文言文的停顿、重音,把握好语速、语调与节奏很是生疏,教师的范读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如《杨氏之子》是学生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导人新课后为学生进行范读。教师可以多几遍范读,让学生感悟到文言文的韵律、节奏、大意,初步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优雅和美感。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教师要具体指导到位,帮助学生划分语句分节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检查学生朗读发现他们读错时,及时纠错,正确地教读,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怎样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如停顿的地方可以吸口气,通过教师正确地教读,学生就能正确地读通、读顺文章了,这样对他们正确感知课文有很大的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理解意思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学、同桌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具体,说清楚,要注意灵活多变,只要大致正确即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进行,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予以帮助。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二、感悟道理

《两小儿辩日》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平自己的感觉,关于太阳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各执一词,相争不下,最后连孔子这样在当时的“最有学问的人”也解答不出。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无限无穷,在博学多才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问题,学习是无止境的,也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到底是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小学生也会很感兴趣的,教师可让学生查一查有关自然常识方面的资料,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感觉中午和早晨的太阳大小不一样的原因,其实是视觉的错觉,早晨的太阳是以一角天空为背景,太阳显得较大,而中午是以整个天空为背景,太阳就显得略小;物体的“光渗作用”:同意物体白颜色的比黑颜色的感觉上大一些,早晨是以深黑色的天空为衬,与太阳的反差大,故而显得大写,中午则相反。感觉早晨凉,中午热的原因在于:早晨太阳斜射大地,早晨温度低,而中午是太阳直射大地,又是照射了一上午,温度自然要高,感觉热一些,这并不能用来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学生在读熟课文,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熟读成诵

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言文也是如此,背诵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采用的方式很多,充分自读后,插人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竞技睦读。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通过熟读不仅读出字面上的内容,更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反复诵读,学生能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把握文言文的语气、语速,形成文言文语感。

四、积累语言

在了解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情朗读,以至于熟读成诵,以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享受,学生也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通过诵读,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文言文语言精炼,含义精赅,让学生平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

总之,学生学习文言文对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百利而无一弊。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要做到“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发现文言文的精妙之处,让他们养成自觉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从阅读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一篇:让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