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 倾诉我的真情实感

时间:2022-07-09 11:36:16

走进生活 倾诉我的真情实感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参与作文,把写作文当成是一种任务,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经过我的不断学习和大胆尝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观察生活,开启思维的大门

实验表明:学生作文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观察和观察力,观察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活动,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案例:一次作文训练中要求把“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的调查活动写一篇记事或写人的文章。于是我要求学生们必须亲自到周围调查、采访。同学们都纷纷走向“周围”并对周围一些问题做了如实记述。大家表现活跃,积极性也高了,关键是让他们明白了“写作处处有素材,只要做个有心人”。而作为教师不能给学生留个作文题目,便让他们坐在教室里空想,这是一个僵死的局面,要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让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二、畅所欲言,拓宽表达的空间

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景一定场合下产生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记得五年级的一个作文训练内容是“写熟悉的一个人”,许多学生都是写父母,但是写出的却是虚假的事情,虚假的情感。于是我采取了“口语交际”的形式,要求人人都来夸夸(批评)我的父母,但是要求必须讲真实的故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他们讲的都是平淡的小事,却讲得都声泪俱下,他们自己都体会出了父母的爱,那么文章也就在情不自禁中写了出来。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那轻轻的音乐,那温柔的话语,那逼真的画面,在情景交融中,使学生受到深深的感染。

三、激发兴趣,点燃写作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例:写在学校发生的“难忘的……”的作文,发现同学们的作文都是空洞无物,感情也平平淡淡。起初我还感到不解,朝夕相处六年了,竟没有真实的生活,还要编造“无情”的故事。于是我让他们三五成群地走遍学校的每个角落,边走边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往日的画面重现出来。结果学生们作文内容变得五彩缤纷,个性鲜明。

四、积累素材,行文挥洒自如

首先,学好语文。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在讲课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观察方法、分析方法以及作者精彩的描绘……引导学生认真地读,细细地品,从名人名篇中汲取营养,并将这些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其次,班级安排的日常活动和许多阶段性活动也都成为积累素材的源泉。如:课前的5分钟口语交际,开展“送祝福”的活动课,学生自己收集的富有深刻意义和积极向上的格言、佳句,大家互相学习、品味,既提高了兴趣也积累了材料。再次,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最后,课外积累也很重要。通过听收录机,看电视、报纸、杂志、上网等渠道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也为课外积累注入新的活力。

五、共同成长,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在一次作文评改训练中,我在全班的作文中选了最糟糕的一篇,并打印了若干份,发给同学们。同学们拿到作文一读,发现错字、病句太多,句子难以读通。我说:“这是一篇立意新颖,选材独特的文章,但是需要大家的一点帮助。”我刚说完,学生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家认真地给修改起来,然后请同学们把修改好的作文读给大家听,一篇优秀作文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还向小作者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我又说:“这篇作文将作为这期的优秀作文张贴在学校的公开栏里。”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给学生提供一个修改作文的空间,集中了学生的智慧,让大家都来当个小老师,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大家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得到鼓励的小作者从此认真写作,仔细修改,使大家对写作充满信心。

总之,教师让学生明白,作文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一个人获得必要的作文能力将终生受益,只有学生不断增强这种意识,并不断内化为一种驱动力,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参与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培养 下一篇:个性飞扬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