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时间:2022-04-18 10:29:01

“五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摘要: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的教育。基于职业学校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任务,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必须坚持“五会”教育,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是给予学生安身立命之本的教育真谛。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学生教育;“五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59-04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的教育,不同于将学生导向更高知识层次的普通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下的工作体系是一个需要具备多种素质、多种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的领域。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对进入工作体系人的要求,拓宽教育域面,丰富教育内容。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从教育的使命出发,依据对职业教育特质的理解,以育人为重心,将“五会”教育即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列为学生教育的重点。

一、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会做人是职业教育对教育对象的第一要求。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后,其人品的优劣、境界的高低、胸怀的宽窄,对工作的成效、事业的成败影响巨大,必须从时代要求的高度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做一个与时代相吻合的人,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做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实现了科学精神的回归。中央教科所周南照先生认为,学会做人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与教育方针强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吻合。笔者所在学校在学生做人教育过程中,从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合作、创造、独立判断、批判精神等方面积极探索,提炼出弘扬雷锋精神、做雷锋式时代青年,从五个方面引领学生成人。

(一)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信仰是人的灵魂,没有信仰,思想就会失去支撑,行动就会失去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信仰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是将个人的理想与时代的期望融合起来。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德育为首的理念,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的作用,引领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创设了雷锋园,引领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像雷锋那样做一个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人。

(二)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就是要有正义感,在是非面前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舍。笔者所在学校将正直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课、班会课、宣传橱窗等引导学生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做有是非观的人。学生具备了正义感、是非观,也就奠定了做人应有的品德基础。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正直有为的青年,如孙玉龙烈士,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三)教育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儒家认为诚信是修身之至道,主张“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笔者所在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生从理论上知晓诚实对成就事业、发展自我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自觉确立诚信的品德,为学生学会做人奠定行为基础。

(四)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心是做人的根本,爱心首先就是要有关爱父母的孝心。推而广之,爱心就是关爱他人的情怀,就是关心弱者的胸怀,就是主动帮助需要帮助人的心怀。笔者所在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培植爱心出发,积极打造以关爱他人为内核的“仁”文化体系,引导学生确立爱心。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培植学生关爱他人、自觉帮助弱者的意识。学生具备了爱心,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也就奠定了做人的素质基础。

(五)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是否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现代青年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责任心的要求愈加强烈。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将学生责任心的确立作为学生做人的支柱,鼓励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对使命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学校每年举行“十八岁成人礼仪”,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生命负责、对国家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习是学生的基本职责,是学生的第一使命。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学习为基本职责的学生并不真正知晓学习的要义,并不真正了解学习的内涵,并不真正懂得学习的方法。一些初中毕业后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由于思维类型的差异,多年来养成的惯性使然,会学习成为他们最需要建构的能力。

学习从本质来说,是学生自己的个人行为,具有显明的独特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学习的形式在不断变革,学习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我们依据时代变迁对学习内涵的新要求,主动帮助学生补上“学会学习”这一课,引导他们从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需要、竞争需要四个角度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为学会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一)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观

引导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将学习作为完善人格、优化人性、建构素质、提升能力的阶梯,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抓手。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实践范围有限,要想取得较多知识光靠直接经验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吸收间接知识。取得间接知识,可以克服实践活动的局限性,少走弯路。同时,从科学学习观出发,还要做好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路径。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灵活具体运用书本知识;要引导学生抓住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光学不思,不会获得真知;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校正,在实践中丰富,从而达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最高境界。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选择学习的主题,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自己创新学习的路径,自己把握学习的节奏,自己调节学习的重点。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是当今社会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深谙考试规律、应试诀窍的教师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宰。一切都听命于教师,一切都服从教师的安排,习惯成为自然,自主也就无从说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就因此成为时代最为关切的话题。职业教育虽然不是将学生导向更高知识体系的教育,但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仍然是学生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几年来,我们通过学校自创的“主题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也涌现了一批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积极分子,整体推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从社会发展的整体来看,单枪匹马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合作才能成就伟业的时代。对于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就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学习。这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学习,致力于在研讨中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在交流中启发团体成员的思维,在碰撞中深化学习者的见解,在激励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深度。

(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反思

反思、探索是真正的学习。中国古代的思想大家十分重视反思,所谓“一日三省吾身”。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就曾要求全校的学生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做到每天四问。学会学习,必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反思,在反思中找到前进的目标,找到发展的动力。

三、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生活

生活是人生的全部,是人之成为人的根本。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天许多青年学生,特别是初中毕业的未成年人不懂得生活,不理解生活,不会生活。学会生活对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一毕业就要进入独立生活状态,不懂生活、不会生活,何能自立,何能独立进行工作?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教育,千方百计引领学生学会生活。我们通过德育课、班会课,通过学生宿舍行为检查,通过评奖评优的引领,力图让学生从理念上知晓生活,从情感上热爱生活,从习惯上理性生活,从而把握生活的真谛,做生活的强者。

(一)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我们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知晓生活的意义,懂得学会生活是他们独立人生开始的第一步;懂得生活的底蕴就是对自己生活的规划和谋划,就是在体验中享受生命的珍贵,就是在享受中升华人生的境界,就是在感悟中回归生活的本源;懂得生活的形式就是自己独立人生境界的外在显现,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人的本性、人的素质、人的情趣的物质载体;懂得生活的尊严是自己所有追求的第一步,也是所有追求的全部意义所在;懂得只有通过健全人格的塑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奠实尊严生活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基础

生活的基础就是生命价值的基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生活的基础就是劳动,就是创造。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实现自己的期望,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只有热爱劳动,才能确立奠实美好生活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价值

生活的最高价值就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的积极奉献。一个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不在于自己的体验,而在于他人的评价、他人的感受。雷锋的生活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艰苦教育,启发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一个人只有奉献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肯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生活也才能有意义、有价值,才能达到充实的理想状态。

(四)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原则

现代社会生活的原则,一是要充实。充实的生活是一种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生活,是一个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时代的呼唤、与祖国的需要水融的生活,是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体验生命价值的生活。二是要乐观。乐观的生活是愉快的生活,是最高境界的生活。虽然人生在世烦恼不可避免,但作为个体的人来说,要将乐观列为生活的理想准则,要冲破名利的纠缠,突破欲望的重围,将自己的生活之舟驶向乐观的港湾。三是要有理性。有理性就能杜绝诱惑,克服随意,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克服诱惑的武器就是通过学习,提升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五)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规律

生活是有规律的。生活的基本规律是因果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入什么也就收获什么,没有投入就没有收获。今天我们投入精力于学习,也就能为未来工作创造便利,也就能为事业辉煌创设前提。当然,这里所讲的生活规律仅就一般性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规律。

四、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是现代社会成员生存的基础,是合格社会成员的显著标志。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最需要建构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着力建构的素质。特别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后的新生代,他们中间以独生子女居多,多年来在家庭中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初中毕业的学生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合作能力,不会合作。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人际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冲突。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将教育学生学会合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将懂合作、会合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教育中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他人,这是学会合作的第一步,也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础。尊重是双方的,你不尊重他人,他人也就很难尊重你,人际关系也就可能比较紧张。二是宽容别人,这是学会合作的行为基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在缩小,但心理距离却在增大,究其原因,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宽容度不够。三是理解他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不理解而引发的。我们在教育内容上,鼓励学生变换思维主体,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二)在教育实践上,我们积极创设引领学生学会合作的情境

我们通过制度建设,通过行为引导,引领学生养成尊重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在制度层面,我们将良好人际关系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标准。在行为层面,我们将合作作为学校宣传的重点,对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关心人、帮助人的先进事迹及时进行表彰、宣传。在教学层面,我们将学生之间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学校创新的“主题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礼仪课从德育课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在强化礼仪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建构学校范围内的集体礼仪,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在方法层面,我们积极关注人际之间的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不合作,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语言表述不当引起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加强引导,加强训练。我们通过课堂教育、班会教育,将这些内容很好地渗透进去。

五、职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创新

“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不懂得创新的重要性,不会创新,就会僵化思想,窒息思维,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创新对个人的发展、事业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我们要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在校生来说,要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路径等三个维度出发,着力培植学生创新的意识,着力建构学生创新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理论,培植创业能力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创新理论的掌握,就不可能产生创新的行为。培植创新能力必须从创新理论的学习着手。笔者所在学校在教育学生学会创新的过程中,努力将创新理论,特别是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创业理论列入日常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理论讲座,鼓励学生确立创新意识,了解创新、创业过程。同时通过相关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创新活动,且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

我们积极建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平台。学校建立了创业园,鼓励学生组织起来,以公司形式进行创业。通过创业的尝试,培植创新的能力。虽然我们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以第三产业为主,直接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载体并不多,但我们对创新工作十分重视。每年的创新大赛,学校都高度关注,都尽可能抽调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辅导和指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植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每年进行“学生创业培训班”,系统进行创业学习;每年进行创业创新大赛;每年请优秀创业者回校作报告,激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大潮。

(三)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创新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面对工作中复杂的困难问题,需要执行者根据情况及时转变思维方式。转变思维方式,对工作任务的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处于工作体系中的劳动者,也要像一个杀毒软件一样,要通过学习及时升级自己的程序,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让过去的经验、过去成功的思维模式束缚自己的思维和手脚。

"Five Abilities" Education: Mission and Tas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Jun

(Jiangsu Yangzhou Commercial Vocational College, Yangzhou 225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profession-oriented. Based on its mission and training target,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train students' "Five abilities" (i.e. ability to conduct oneself, ability to learn, ability to live, ability to cooperate and ability to create), providing them with a support for their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 education; "Five abilities" education

上一篇:转型中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走向 下一篇:加强对作业评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