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18 06:41:57

合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摘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合作探究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教师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以及观念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教师“引”是主体思路。所以,教师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成为关键。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所追求的基本理念。教师要改变曾经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充满学生头脑的现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理解。并培养知识技能,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的组成部分,并不是教师不讲授,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但要注意的是正确恰当的引导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高中数学课程在各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努力创建一个有利十学生主动探索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拥有的主体权利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基本素养。

二、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蓝图,是为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教师做最重要的准备。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设计上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它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制定计划,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是重重之重,并不是将所有的内容都拿来探究,都进行讨论,之后要自己进行整理思路和分析整个设计的内容,最终决定是不是适合学生在某一个阶段的主题教学。教师要掌握好学习活动内容,以及方式。只要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计划都是可以的。

当然,上课的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没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教师要用幻灯片播放动态画面,引导学生从表象到本质,或者老师提出问题,让小组讨论并发言,或者让学生自己总结上课内容等。当然,即使形式再多样,也要看实际情况和达到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才智来决定,具体采用怎样的探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要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参与其中,并有很高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活跃课堂氛围,使不爱上课的同学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跟得上老师的步伐,教师也要学会多变,不能让学生很死板地跟着老师,没有一点创新和发展。当然,培养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是最先做到的,然后才会一步一步顺利的进行下去。

三、案例分析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一一变量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是中学数学的重点知识,研究函数的一般理论和基本方法,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函数教学的主要目标。

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按课标要求教学时间为3个学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在学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今本初等函数,学生对数函数概念的理解,图象和性质的掌握和应用有利十学生完善对初等函数认识的系统性,有利十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思想方法的理解。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以及图象性质对整个函数章节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与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的基本函数,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的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十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学生在对前面指数函数学习的基础上,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与方法策略。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初步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初等函数的理解,加深对研究函数的思想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受取不同的值时反映出不同的函数图象,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并观察、对比,思考,小组讨论、发现、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最后将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比较,以便加深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教学作准备。

3.设计思想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古遗址上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与生物死亡年代关系的探索,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以新课标为基本设计理念,针对学生的学情,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自己积极主动去学习。在研究不同底数“之后,探究总结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通过例题的分析与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落实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4.教学目标

通过对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会初步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通过联系观点分析,解决两数比较大小的问题。

四、结语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很好进行的组织。比如,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充分的备课,备学生。要准备数学问题,并目_要尽量的使设置的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同时还要研究如何有趣地解答此问题,使得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能够接受,这就需要老师对材料进行非常深入的掌握。教师还需要拥有非常好的观察力,知道如何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因此,需要教师自己及时地充电,不断更新内容和创新性研究,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模式的学习,并且要懂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恰当的学习引导。

参考文献:

[1] 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林建森.《谈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

[3] 宁连华.《数学探究学习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 下一篇:试论高中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