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04-18 05:13:14

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性分析

摘要: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3%~40%。手术切口感染可导致切口裂开、延迟愈合等,住院时问延长,影响疾病的康复,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者负担,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文将主要探讨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分析及康复训练。

关键词:外科感染;手术切口;康复训练

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出现轻度发热、切口跳痛不适、局部红肿、渗出应及时处理,以减轻感染造成的局部损害,缩短愈合时间[1]。

1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特点及分类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伤性检查、治疗后的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和分类如下:

1.1外科感染的特点①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②大部分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③感染常集中在局部,发展后会导致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最终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

1.2分类①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为两类。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拟杆菌和绿脓杆菌等。感染可由一种或几种病菌共同导致,一般先有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可致局部化脓。手术后感染多属此类。特异性感染:是指由一些特殊的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②按病变进程分为三类。急性感染,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多在3w以内;慢性感染,病程持续超过2个月的感染;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

2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切口的感染主要归因于两方面,①切口局部原因,即细菌的沾染和繁殖,并发展为感染;②机体的全身状况,即抗感染的能力和易感染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2]。

2.1致病菌的数量细菌数量的多少和被污染的组织是否发生感染有直接关系。此外,细菌和新鲜组织接触的时间越长,定植和繁殖的细菌数量越多,感染的机会就越大。

2.2环境因素切口的异物、失活和坏死的组织、血凝块等均为细菌的滋生创造良好条件。存留在体内的异物可使切口感染,长时间不愈,即使切口已愈合,异物存留的局部仍可术器械、物品的无菌控制,环境的卫生管理,严格合格的洗手制度,特殊感染患者的管理

等,管理不善容易出现切口感染。

2.3人体的防御机制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者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减弱无疑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3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伤性检查、治疗后的感染。①外科感染的特点[3]:?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大部分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②感染常集中在局部,发展后会导致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最终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③分类:?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为两类。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感染可由一种或几种病菌共同导致,一般先有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可致局部化脓,如疖、痈、手部感染、淋巴结炎、乳腺炎、阑尾炎和腹膜炎等。手术后感染多属此类。特异性感染:是指由一些特殊的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不同的病菌可分别引起比较独特的病理变化过程。?按病变进程分为三类。急性感染,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多在3w以内;慢性感染,病程持续超过2个月的感染;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4]。

手术后2~3d切口疼痛日益减轻,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也逐渐恢复正常。如果这种规律性变化发生改变,疼痛持续加重,或者一度减轻后又加重,体温升高而出现脓毒型不规则高峰,脉率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即提示切口可能感染,体检时,可发现切口局部有红、肿、痛和压痛的典型体征。感染发展至脓肿形成时,应予敞开,畅通引流,待创面清洁时,可考虑二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5]。

切口裂开主要是腹部,大都发生于正中线后腹直肌分裂切口。一种是完全破裂,易发现,患者往往在一次腹部突然受力时,自觉切口疼痛和切口处突然松开,或同时可闻一响声,检查时可见缝线断裂,肠或网膜胀出腹壁外,如皮肤缝线仅断裂1~2针,内脏可不外露,但有较多浅红色液体流出,可伴有肠麻痹,诊断就可确定。另一种是切口部分裂开,有深层破裂而皮肤缝线全部完整,肠袢或网膜突出腹腔皮下部,其表现是常在线结处有血性渗出液溢出。

4结论

综上所述,对感染性切口应正确评估患者全身及切口局部情况,选择有效、安全的清洗液或清洗方法,彻底清除创腔坏死组织,为切口创造良好的愈合环境,充分引流切口分泌物,根据切口不同情况、不同的愈合时期选用不同的伤口新型敷料,根据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控制感染,提供全身系统支持以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农跃.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J].当代医学,2013,06:96-97.

[2]施志国,钟道明,陈维生,骆彪.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3,20:44-45 .

[3]杜春燕,郑娟瑛,徐绿萍,鲁玲玲.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8:4424-4425+4428.

[4]高飞.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2-4.

[5]桂翔,曾志刚.200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161.

上一篇:酚妥拉明在外科创伤性湿肺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下一篇: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焦虑与疼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