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报告

时间:2022-04-18 03:15:37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报告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34岁,广西人,有同性性生活史。主因“颈部淋巴结肿大6个月,发热、咳嗽1月余”,于2004年8月14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广州某医院诊断为“淋巴结结核”,行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后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做确证试验,结果阳性),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及淋巴结结核”予三联抗结核治疗后,肿大淋巴结逐渐消退,于2个月前自行停用抗结核药。入院前1个月突然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1℃,伴畏寒、寒战、咳嗽、咳痰,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炎治疗效果差,遂转入我院。发病以来,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轻约10kg。体检:贫血貌,颜面、颈部可见多发、散在分布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皮色疣状丘疹,部分皮疹顶端有凹陷、结痂,痂皮色泽发黑,无自觉症状。双侧腋下可触及数个淋巴结,大小约1~2cm,活动性好。口腔可见毛状黏膜白斑,左肺可闻及少许湿音,心音低钝。肝肋下3cm,脾肋下4cm,均有压痛。左侧腹部可触及两个鸡蛋大包块,质韧、有压痛、活动好。腹水征(一)。血常规:WBC2.5×109/L,HGB86g/L。肝功能:ALT49U/L,AST 129U/L,TBIL0.37mg/L,ALB25.4g/L。T细胞亚群:CD+47个/mm3,CD+8142个/mm3CD+4/CD+8为0.05。8月19日胸部CT提示:双肺结核可能性大,伴纵隔淋巴结增大(原发综合征?)。三联抗结核治疗7天,患者咳嗽较前有好转,但自觉极度乏力,恶心、呕吐,食欲明显减退伴腹痛,消瘦明显,面部疣状丘疹增多、变大,部分皮疹有坏死、结痂,体温间断升高,最高达39℃(行腹部CT示肝脾肿大,小肠壁广泛增厚,腹腔内多发低密度灶。考虑包裹性积液(脓肿?)可能性大,伴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请北大医院皮科会诊,取面部疣状皮损活组织做组织病理及真菌培养,可见胞内菌体粘聚成桑椹状,单个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酵母样细胞;胞外则呈多形性,大小、形态差异大,可呈杆状、弧形或蜡肠状。真菌培养为典型双相真菌,在25℃培养时呈菌丝相,培养基呈现红葡萄酒色,培养物真菌镜检可见分枝分隔状菌丝体,分生孢子梗明显,表面光滑,有典型的帚状枝;37℃培养时呈酵母相。根据其双相菌、可溶性红褐素及帚状枝、孢子链的特点,可鉴定该患者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至此,临床诊断明确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期;全身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故停用抗痨药物,加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快速加量法,应用12天,总量2000mg。用药1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痛明显减轻。面部无新发皮疹,原有皮疹逐渐减少,变平。再次行胸、腹部CT检查:病灶较前明显吸收,纵隔淋巴结较前缩小,腹腔包裹性积液大部分吸收。停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给予伊曲康唑口服400mg/日维持治疗,同时服用“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仑”三联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情稳定,自动出院。出院后继续抗真菌及HAART(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个月后随访体温正常,无不适主诉。行CT提示胸腹部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左肺可见少许条索状阴影,纵隔淋巴结缩小,腹腔内包裹性积液基本吸收。随访至今无复发。

讨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P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多系统疾病。HIV感染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由Piehl等于1988年在美国首次报道。马尔尼菲青霉菌既为条件致病菌又不仅是条件致病菌,而是具有一定致病力的霉菌。该菌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也有报道在脑脊液中找到该菌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主要为播散型。临床表现一般先有肺部感染(约30%),可类似肺炎、肺结核或肺脓肿,有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干、湿性音,X线肺部炎性病变,浸润性病灶;也可有黄疸、皮疹、消瘦、骨髓抑制等。该病若累及心血管系统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等;消化系统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转氨酶升高等。骨关节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或骨质增生;血液系统可有贫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皮肤损害常常是诊断播散性感染的一个重要线索。超过75%的病人有皮肤表现,为脐凹性丘疹伴或不伴中央坏死(即传染性软疣样皮疹),该皮疹具有特征性,但无诊断意义。相似的皮疹也可见于HIV阳性病人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隐球菌病、疱疹和痘病毒感染。本病易误诊为组织胞浆菌病、肺部感染、败血症、肝硬化、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需进行鉴别。

治疗:局限性病变或轻到中等严重程度者首选伊曲康唑或酮康唑,严重感染者首选两性霉素及伊曲康唑,氟康唑也有一定的疗效。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一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是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一般主张二联抗菌,可先用二性霉素B与5一氟胞嘧啶联合治疗;症状控制,真菌检查转阴后,改口服伊曲康唑400mg/日或氟康唑400mg/日,口服1~3个月后改为200mg/日,维持治疗6~12个月。建议临床医生对艾滋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尽可能HAART与抗真菌治疗同时进行。

上一篇:96例老年人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临床分析 下一篇:以低血糖为表现的席汉综合征1例